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20.01】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四重“论”域透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2020-05-15 07:34:13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1期 作者:肖唤元 郑晶晶 【 】 浏览:3333次 评论: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指导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变量”,“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能否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能否有效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关乎旗帜和道路、关乎国家安全稳定。
    一、“话语主题创新”论:坚持供给侧改革思路,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和方式创新,打造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核保障
    构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坚持供给侧改革思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供给侧改革,在话语主题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

    (一)创新话语体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主流意识形态能否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可,一方面源自于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来自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是否契合民众的认知习惯和特点。
    网络空间具有去权威化、交互性、自由性等特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要充分考量网络自身的特点和网民的需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网络话语的有机融合,以“更加接地气”并且能够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拉近主流意识形态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网络空间汇聚了各种身份、各种教育背景的网民,而众多网民中年轻人是绝对的重点,青年人获得新闻资讯往往是通过网络新媒体,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因此,在做好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青年人的认知特点和话语习惯,按照他们的接受心理创新话语方式,提升青年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近年来,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流媒体推出一系列脍炙人口、有思想有温度的电视公开课,例如《社会主义“有点潮”》《马克思是对的》《马克思靠谱》《平“语”近人——习近平用典》等,这些公开课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时下最流行的话语,尤其是网络话语阐释主流意识形态,深受广大青年人的喜爱,在网络上同样获得了超高的点击率和浏览量,这是宣传阐释主流意识形态的成功探索。
    (二)科学设置议题,议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网络空间的隐匿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为一些虚假的、错误的信息混迹于网络空间提供了可能。对此,要科学设置议题,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通过正确的思想引领,增强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
    科学设置网络议题,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回应质疑,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虚假信息、恶意攻击诋毁的信息进行澄清与批驳,目的是改变网民的错误认知,不要混淆视听;另一方面,需要科学设置带有正能量的引导性话题,目的是积极传播正能量,将网民的思想统一起来,为实现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形成凝聚力、向心力。要以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网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度为目的,使网民对国家发展方向和现实问题能够形成客观理智的认识和判断。“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时代,要把民众的思想团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下,要增强民众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通过科学设置议题,让广大网民了解我国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国际国内敌对势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攻击和诋毁,提高网民甄别复杂信息的能力,在正确的引导下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合理引导网络思想舆论走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三)回应现实问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公信力
    网络空间汇聚了大量的民意和舆情,尤其体现在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聚焦,主流意识形态能否在网络空间有效回应和阐释现实问题,澄清人们的认识,解答人们的思想困惑直接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新时代,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力,积极主动回应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影响广泛且众说纷纭的问题;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理想目标作出科学阐释和回应,使广大网民能够深刻了解国家未来的走向,凝聚民心民意,为实现共同理想汇聚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有效阐释,拉近党和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奠定良好的群众根基。面对广大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网络空间鱼龙混杂的各种网络信息,如果正确的声音发不出,不能及时准确地澄清错误认识,广大网民很容易被错误言论误导和左右,甚至产生极端情绪危害社会稳定。针对中美之间“贸易战”“科技战”以及关于香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网络上流传着各种不切实际的过分渲染的观点和主张,严重误导了广大网民,必须及时关注网民的思想动向,有效澄清错误认识,合理引导网络舆论走向,避免出现网络安全事件。
    (四)回击错误思潮,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
    意识形态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带有鲜明政治诉求的错误社会思潮的汇聚地,许多错误社会思潮以网络为温床并持续发酵,严重破坏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
    错误社会思潮的危害在于瓦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造成党和人民、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心理藩篱,抽空民众对党和国家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宣传思想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必须大力批判和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蔓延,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批判和抵制错误社会思潮。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是网络空间传播广泛、影响恶劣的错误思潮之一,通过制造虚假史料、剪裁拼凑历史片段,披着学理的外衣以重新审视历史的姿态对早有定论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制造一系列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事件,尤其是频繁出现的“精日”事件,极大地伤害了民族情感,对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造成极其恶劣的消极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愤慨。对此,国家适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依法严惩伤害民族感情、违背历史事实的错误言行,教育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可以说,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是在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斗争中实现的,必须牢牢掌握网络思想舆论斗争的主动权,科学辨别、有针对性地批驳和抵制错误社会思潮,为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营造良好的话语空间。
    二、“话语载体整合”论:补齐网络信息技术短板,搭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平台,筑牢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阵地保障
    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整合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载体,攻克互联网核心技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依托大数据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借助媒体融合助力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打造国际传播平台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
    (一)攻克互联网核心技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由于中国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后发国家,在网络核心技术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网络核心技术上的劣势使得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长期以来,无论是从搜索引擎到终端接收、从高精尖的芯片制造到网络服务、从基础的软件研发到关键的硬件建设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技术上的劣势地位,我国在国际互联网竞争中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网络入侵,频繁遭遇网络攻击。近年来我国每年都遭受来自境外的大量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对我国各行各业主机的攻击,其中来自美国的攻击最多。这些网络攻击破坏性大、针对性强,对我国的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因此,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推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有效传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大力推动互联网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补齐网络核心技术“短板”。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和攻克的合力,尽快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奠定坚实的技术保障。
    (二)借助大数据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运用精确的手段获取信息数据和存储数据,在搜集、分析、预测信息数据方面拥有突出优势,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在信息甄别、不良信息排查、分析网络舆情走向等方面及时做出科学准确的研判,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要依靠精准施策,依靠大数据技术及早研判网络舆情的走向及影响,尤其是将带有煽动性和蛊惑性的信息及早屏蔽,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制定工作预案和处置方案赢得时间和机会。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于透过海量的数据信息能够准确地挖掘信息背后的价值所在,提供用于参考和分析的依据。大数据技术能够及时跟进网络舆情数据,对舆情走向持续跟踪,科学预测舆情发酵的可能方向,为意识形态领导和管理部门合理引导网络舆论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意识形态数据分析,能够准确把握隐藏于海量网民中“能量大V”“反动大V”的动态信息;从网络信息流中精准把握网民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面对突发的舆情危机,大数据技术可以迅速收集危机爆发的原始信息资源,进而精准预测和把握网民的思想动向、舆情走向,为有针对性地化解危机提供依据。同时,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做出发展趋势、舆论走向的研判,对于涉及面广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要及时采取措施掌握舆情,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不法之徒利用,引发网络安全事件。
    (三)推动媒体融合,助力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
    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党报党刊在叙事特点、话题设置、话语形式上与民众的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
    新时代推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之路,借助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要打破思维定式,不能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对立起来,人为制造二者之间的障碍,要探索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渠道和方式,使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完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避免出现“你是你、我是我”的两张皮现象,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要确保融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在内容、平台、经营、管理上实现有机融合,更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四)打造国际传播平台,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
    长期以来,我们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领域放在国内,导致在国际舞台上缺乏中国声音,加之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国外一些媒体尤其是网络传媒大肆歪曲报道中国,无限放大现实问题,采取造谣、抹黑甚至捏造等手段制造虚假信息极力丑化、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不明真相的国外网民往往都是通过这些专门“制造”的网络信息了解中国,对中国产生极坏的印象。对此,必须打造一支有影响力的国际网络传播平台,向世界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宣传思想工作要有针对性地打造国际传播平台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推动主流思想舆论的国际传播。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展示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要讲清楚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辉煌成就。要利用网络传媒全方位、立体化、客观地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中国的主张、中国的声音有效地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改变对中国原有的偏见,为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拓展话语空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要注意方式方法,打造有影响力的网络传播平台要确保传播的声音能够引起共鸣,对此,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在话语主题、话语方式上贴近国外受众的认知习惯和话语习惯,通过权威性的话语主题、采用贴切的话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客观地看待中国。
    三、“话语主体建构”论:重塑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格局,打造多元协同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夯实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组织保障
    打造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队伍,按照法治思维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合理引导资本在网络空间的运行发展,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多元协同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这是构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保障。
    (一)构建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队伍
    进入新时代,构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树立“大宣传”理念,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思路,组织动员网络空间多元主体共同发力,在多元主体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中全面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构建一支坚强的领导干部队伍。各级领导干部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重要主体力量,他们的立场是否坚定、本领是否过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成效。“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干部要补足自身对互联网技术上和思维上的不足,努力克服“本领恐慌”,积极主动同媒体打交道,尤其是对网络新兴媒体的接触,利用媒体平台实现群众监督、解疑释惑、澄清认识,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其次,构建强大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专职队伍。专职人才队伍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条件,要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形成“聚天下互联网英才而用之”的局面,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最大限度地将网络信息技术的可靠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打造一支政治上可靠、技术上过硬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专职队伍,“真正成为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要大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思想理论素养,尤其是对意识形态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把握,确保遇到突发的“意识形态事件”时能够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及时发声,引导网络思想舆论。
    再次,打造一支“红色意见领袖”队伍。“网络意见领袖”依据自身非官方的身份、对问题较犀利的评价、话语表达的“接地气”等原因,使得他们的观点极易影响和左右普通网民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对网络舆论走向具有重要影响。要培育和造就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立场坚定的“红色意见领袖”,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正确引导网络民意,引导舆论走向,影响广大网民积极向上、向善,助力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保护那些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敢于为党发声的人和机构。近年来时常出现的网络“围攻”、网络暴力事件值得反思,必须构建完善的保护正义力量的体制机制,让那些正义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二)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续,不仅是空间的延续更是治理的延续,依法治网、依法管网是推动网络空间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得网络空间自由性得到极大彰显,而约束性和责任性亟待提升,这就需要确立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对违反法律法规、违反道德伦理的言行进行有效惩治,决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法治的空白点和真空地带,为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思维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必须坚持“立”“破”并举,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完善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明确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主体责任、公民网络空间活动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治理主体责任清晰明确,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言论受到有效引导和规范,对违法信息的甄别和惩处有法可依,这是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不可少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持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要按照法治理念有效治理各种与主流意思形态相悖的错误论调和错误思潮,对那些恶意制造谣言诋毁、攻击党和政府形象,故意扰乱视听的言论必须有效遏制其蔓延和传播态势,对制造民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矛盾的谣言制造者和“反动网络大V”必须依法严肃处理,并及时向民众澄清错误认识,教育和引导广大网民。
    (三)增强驾驭资本的能力,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导权
    市场经济在推动竞争、提升效率、满足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满足资本扩张的需要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的力量已经渗透到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评价等各个环节,能否有效驾驭资本成为能否治理网络空间的现实考验。按照市场需要满足广大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资本逐利的需求成为唯一的目的,必须考虑到网络空间的公共性、公益性、安全性以及价值导向,不能被资本的力量绑架,使网络空间完全成为资本的附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希望广大互联网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目前,网络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泛娱乐化”信息,影视明星参加的各种活动和节目受到极大关注,明星的私生活被无限放大,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盲目追崇明星,使得娱乐市场汇集了大量资本关注,在网络空间制造海量的所谓“新闻”和“动态”,甚至将一些毫无底线的“八卦”作为卖点,吸引眼球并获得经济利益。这些“泛娱乐化”的网络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严重误导,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影视明星,他们的行为对广大青少年造成错误的价值导向,这些“负能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一些影视剧制造商片面地以收视率和点击率为目标,其产品带有政治性、历史性、常识性等错误,严重误导了广大网民;一些直播平台的主播更是以“色情”或者挑战国家和民族情感,触碰政治底线的言论博眼球、争卖点,影响极其恶劣。对此,一方面要加强法制法规的建设,有效治理乱象;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资本的约束和治理,合理引导资本市场对网络空间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网络信息产品的公益性、安全性,不能被资本迷惑了方向,要牢牢掌握网络信息生产、传播的主导权和管理权。
    四、“话语评价优化”论:创建话语评价与反馈机制,检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效果,构筑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验证保障
    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科学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进而适时调试与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准确把握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效。
    (一)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质量的系统考量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及话语方式的质量密不可分,“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是带有主导性的先决条件。对此,要对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体系创新情况进行系统考量,使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必要的调试和变更。一方面,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题的内容进行评价与反馈,这种评价侧重于考量主流意识形态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与阐释,尤其是对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能否通过答疑释惑澄清人们的错误认知;同时,对于一些突发的网络舆论热点问题是否做到科学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使真实情况与权威解释不缺位、不滞后。要及时跟踪群众的反馈情况,了解群众对于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有转变,能否辨别错误思想和观点,根据客观评价和反馈情况及时改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题内容。另一方面,对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呈现样态的考量,侧重于广大网民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风格和形式“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同不认同”,长期存在的主流意识形态“自说自话”的情况是否得到缓解和改善。要及时掌握群众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真实评价,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通过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的创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感召力。
    (二)对网络新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效果的及时反馈
    网络新媒体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但是,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在传播信息的内容上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不应该”“不适宜”“不恰当”的言论时有发生,这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言论和观点严重误导了人们的思想认知,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同时,面对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正确的观点和主张出现滞后,往往是在网络舆情已经形成并产生一定影响之后才进行必要的引导,反映出对网络思想舆论的前瞻性预测能力不足。因此,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对网络新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实效性进行评价与反馈,这也是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内在要求。这种实效性的反馈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新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及时性与全面性进行反馈,包括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能否及时准确地在网络空间传播、面对突发事件主流思想舆论回应与跟进的速度和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正能量的思想观点在网络信息中的比例;对网络信息内容的审查过滤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尤其是对有害言论、错误思想主张能否及时有效地屏蔽,这是衡量网络空间是否清朗的重要前提性、源头性的工作。二是对长期存在于网络空间的反动网站、论坛、反动意见领袖、“反动大V”等监控的反馈,对长期散布错误言论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监管力度的反馈,对网络上原有的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清理的反馈等。通过对网络空间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效果的反馈,为畅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合理引导网络思想舆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供现实依据并明确整改方向。
    (三)对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能力的客观评价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同众多社会思潮交流交锋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占据绝对的话语优势和主导地位,其他社会思潮处于被引领的地位。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实效性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与反馈,为掌握网络空间思想动态和舆论走向提供可靠依据。目前,在网络上既充斥着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与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错误思潮,又蔓延着包括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公民社会、“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极具迷惑性、欺骗性的带有险恶政治意图的错误思潮。这些错误思潮长期在网络空间传播、蔓延,逐步瓦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必须加强对网络社会思潮的治理力度,批判和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蔓延。对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能力的客观评价,集中于对错误社会思潮在网络媒体出现的频率、范围的评价;对错误社会思潮以何种样态呈现进行反馈(学理性、世俗化、娱乐化);广大网民对错误思潮的态度的评价;对引领社会思潮的方式、方法的评价;对相关部门治理错误社会思潮的实际作为情况的评价等等。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自身话语权威的构建,也包括净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空间,批判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是净化话语空间的重要举措,必须做好评价与反馈,为全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有力依据。

新时代 网络空间 意识形态 话语权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20.01】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条.. 下一篇【2020.01】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