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8.02】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论析
2018-05-17 15:46:49 来源: 作者:魏继昆 【 】 浏览:767次 评论:0

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论析

魏继昆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总结治党治国经验教训,形成了意义非凡的新时代忧患意识。其内容以忧党意识、忧国意识、忧民意识为主体,以心存忧患与责任担当的辩证统一为根本特征。其特质在于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一思想意识,既是中国共产党在盛世之下作出的危言,也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27201802-0012-07

【基金项目】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15BDJ056)

【作者简介】魏继昆(1957—),辽宁康平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研究。

所谓忧患意识,即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居安思危的意识。近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中奋勇开拓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这样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形成了融入其思想与行动之中并能促其不断开拓进取的忧患意识。而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忧党、忧国、忧民为主要内容,以心存忧患与责任担当的辩证统一为根本特征,以推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立足现在、走向未来的前瞻性思想意识,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其特质在于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一、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的形成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的形成绝非偶然,它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厚重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实践基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从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中来。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新时代忧患意识,同样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看家本领为根本理论依据的。首先它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即人民立场。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的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都不是为了个体的私利,而是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其根本依归的,也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其次它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就其内容而言,尽管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诸多方面,并且可以从不同视角来理解和把握。但是笔者认为,它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直接来源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矛盾转化以及辩证否定等原理。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其根本在于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就是知危图安。再次它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一个主体忧患意识的产生,不仅离不开理性的引领,同样也离不开方法论的启迪。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的形成亦如此。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思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正确认识党情、国情、民情和世情,特别是科学分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而形成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它突出地表现在习近平所强调的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基本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底线思维,即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的产物。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从全党所投身的四个伟大实践中来。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的形成,既有近因也有远因。从近因看,直接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从伟大梦想来说,当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应该说,达到这一历史节点胜利在望。但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却极为清醒地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党都不可以懈怠,必须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从伟大斗争来说,由于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进的,其斗争也是不可以回避的,特别是在当下,若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客观现实更需要全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从伟大工程来说,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把党建设好、建设强的根本举措。这是涉及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诸多方面的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因而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来说,全党也必须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伟大事业来说,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未来之路仍然充满挑战。正如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所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从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历史经验与政治智慧中来。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这是中国古人的生存智慧和中国政治文明的精华。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深知其中的奥秘及其价值,并在其治党治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政治智慧和传统精华。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不仅是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因为这一思想意识,其根本着力点在于防患于未然的行动,在于提高消忧弭患的能力。就是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结论报告时所指出的准备困难,就是邓小平所强调的防范风险的告诫。对此习近平也有深刻的阐释。他认为,关于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论述,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共领袖讲得很多、也很深刻,是治党治国很重要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文明所追求的主要不是竞争取胜,而是以天地人和谐统一、长治久安、万世昌隆为直接目标,以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最高目标。中华文明从始祖到世世代代的继承者,都以此价值追求与实现为己任。再者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奋进发展的历史征程中,曾遇到了种种的自然、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内忧外患的威胁和挑战,因而在解除威胁,迎接挑战,促进发展,实现宏伟目标的实践中,历代有作为的领袖人物及其觉醒民众,特别是觉醒的士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在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上,逐渐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先下之乐而乐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习近平也强调这是我们的精神命脉,要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别是要坚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

二、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的主要内容

从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轨迹看,这一思想意识并非短期内所产生,而是孕育于习近平在基层和地方数十年的艰苦历练和坚强的党性锻炼中,形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投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及其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其内容虽然涉及党、国家、民族以及治国理政的诸多方面,但最主要的,如他自己所概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

(一)忧党意识

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领袖,习近平深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正因如此,他的忧党意识尤为深切。

其一,忧党的领导被弱化。在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可是,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又如有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党的观念淡薄,把经济建设和党的领导割裂开来,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党的领导力。对此,习近平深为忧虑地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能打仗,能搞建设、搞发展,但是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他郑重指出,如果不改变党的领导被弱化的局面,那么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

其二,忧党的建设被削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他一再指出,在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拥有十三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并语重心长地告诫,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在作风建设上,他忧党内存在着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特别是党内外普遍担忧的四风问题,如果一旦反弹,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习近平指出,如果党的建设被削弱,那么党就无法应对所面临的四大考验,也无法克服四种危险,这样最终不仅不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且可能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上演霸王别姬的悲剧。又如他忧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是反腐败斗争,依然是任重而道远的。对此,他指出: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再如他忧党内监督缺位。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就是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对此习近平指出,党内监督缺位,必然导致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

其三,忧党的执政本领不强。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曾对现代性与社会政治稳定之间关系有着比较深入的探讨,他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就是说,社会不是越现代化就越稳定,现代化有现代化的问题。习近平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此重要问题也有着深入的思考,并充满了深切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原以为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就会自动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同时他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干部必须清楚: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并认为,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这里指明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本领最重要。所以,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

()忧国意识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此习近平评价道:我们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他也清醒地指出,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尤其是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国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80位左右。在忧国问题上,他尤为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中国经济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之忧。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名列前茅,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主要原因就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      

二是关于中国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之忧。进入新世纪,中国虽然早已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是同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中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对此习近平强调,这一薄弱环节及其不足,是中国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三是关于中国生态环境恶化之忧。经过近40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是所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还在恶化。对此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特别提醒: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四是关于国家安全风险加大之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同时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日益增多。特别是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对此,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习近平一再强调,全党必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五是关于国家治理不易之忧。国家治理是古今中外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把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大国治理好,同样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对此,习近平深有感触。如20133月他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中所说,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光是把情况了解清楚就不易。除此之外,还有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的日常运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执政党的建设管理等等,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完成。他告诉采访者,人民把我放在这样工作岗位上,深知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忧民意识

就忧民而言,习近平的忧民意识,既忧绝对贫困,也忧相对贫困;既忧物质贫困,也忧精神贫困,总而言之是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最让中国人自豪的是,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由此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如习近平所说,这一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同时他也清醒地指出: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20159月在美国访问时,向友好人士介绍中国国情时依然深情地凸显了其忧民情怀,他说: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则还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城乡有7000多万低保人口,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并且对尚未脱贫人们的生活困难感到揪心

从习近平忧民意识的形成看,其忧民不仅仅是涉及物质贫困之忧,更有关于文化落后之忧。由于贫困、落后、不发达,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各种原因,贫困孩子辍学失学还比较多,“‘读书无用论观点也有所蔓延,不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同普通家庭的差距在扩大。对此,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发展教育脱贫,做到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主要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忧患。其中忧党意识是其忧患意识的关键,忧国意识是其忧患意识的核心,忧民意识是其忧患意识的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三、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的显著特征

通过以上的评述,不难看出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第一,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盛世危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郑观应通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围绕富强救国的主题,撰写了一部警醒国人的《盛世危言》,曾深刻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先行者。今天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激励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新的盛世危言!因为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几个大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期的建设特别是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盛世。如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所说,通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在当今中国,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一历史性变革及其成就昭告世界,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未曾有过的盛世,是值得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重大历史事件。尽管如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盛世之下勇作危言。如前文习近平所指出的: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如果骄傲自满、精神懈怠,那么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就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就会上演霸王别姬的悲剧,甚至还会发生像别国那样因腐败而亡党亡国的悲惨事件。因而他特别告诫全党:我们要警醒啊!当下,更要深刻认识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及其长期执政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知危图安,尽职尽责、勇于担责,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

第二,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尽的神圣之责。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思想意识,还是一种责任。具体说来就是:

习近平新时代的忧党意识,不是为了忧党而忧党,而是激励共产党人勇于奋起的强劲动力,其根本着力点在于警醒全党,在新时代、在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伟大事业中,时刻不要忘记自觉的为党尽责。这是因为党内依然存在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脱离群众等问题。201211月习近平作为新一届的党的总书记就深深地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并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新时代的忧国意识,也不是为了忧国而忧国,而是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力量,其根本着力点在于警醒全党,在新时代时刻不要忘记近代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落后挨打的血的教训,在强国实践中,自觉地为国尽责。就是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新时代的忧民意识,同样不是为了忧民而忧民,而是共产党人为民富民、忠诚践行党的宗旨的伟大精神,其根本着力点在于警醒全党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切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自觉地为民尽责。就是习近平所强调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三,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事实还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因此共产党人必须以切实的行动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忧党意识,不仅仅是在党忧党的一种责任,更是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人为党分忧一种使命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挑战依然是复杂而严峻的。为党分忧,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提升消忧弭患的能力,特别是当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更要强化政治担当意识,使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

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忧国意识,不仅仅是为国之忧的一种责任,更是为国而强的一种使命担当。其根本之点在于为国干事。这就是,必须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始终坚守“‘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坚定不移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就是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

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民意识,不仅仅是忧民之忧的一种责任,更是为民富民的一种使命担当。也就是必须实实在在地为民谋利。时刻切记,必须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的最高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总之,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依然砥砺前行。全党同志必须清楚,在前进征途上,中国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而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余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是一致的。共产党人既是爱国主义者同时又是国际主义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集二者于一体的典范。他不仅忧党、忧国、忧民,也忧天下。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借用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名言来描述当今世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认为,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特别是全球发展失衡问题十分突出。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不仅忧党、忧国,也忧世界;不仅忧中国人,也忧天下之人。因此,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大爱情怀和崇高的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高度统一的光辉范例。

 

 


 

 

习近平;新时代;忧患意识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8.02】论习近平的群众观及其.. 下一篇【2018.02】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