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9.05】论新时代中国大数据战略的内涵、特点与价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的重要论述
2019-11-18 13:13:01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5期 作者:刘宏达 王荣 【 】 浏览:597次 评论:0

    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2016年,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列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等。这些表明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审时度势,深刻认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大数据视作战略资源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大数据创新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数据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动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其影响
    大数据时代是基于科技生产力发展标准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所进行的划分。其是建立在丹尼尔·贝尔(1973)提出的“后工业社会”、阿尔温·托夫勒(1980)提出的“信息革命”、约翰·奈斯比特(1982)提出的“信息社会”等基础之上,对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信息技术发展对当前社会造成深刻影响的概括,“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又来了一个新时代,只是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真正来临”。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无论是“信息社会”还是“后信息社会”,无论是“信息时代”还是“网络时代”,学者们都以“信息充斥”“信息爆炸”“信息海洋”等来形容其信息量之大的特征。2008年《Nature》杂志正式提出“大数据(Big Data)”概念;2011年美国麦肯锡公司发布题为《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提高的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宣称“大数据时代”来临;2012年,联合国“全球脉动计划”(Global Pulse)发布《大数据促发展:机遇与挑战》白皮书,宣告人类社会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特征是大数据的充分挖掘与广泛利用。区别于以往时代的数据,大数据是指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是工业传感器、互联网、移动数码等固定和移动设备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总和;具有容量大、类型多、速度快、价值性、真实性等特征。区别以往时代,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大数据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技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万物皆可数据化。即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对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自身进行数据记录与呈现。二是数据信息资源化。即通过对海量大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与挖掘,从中挖掘出巨大的价值,实现数据信息收集向数据资源利用的转变,从而使大数据生产成为人类最重要、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正是源于对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习近平总书记深邃地洞察到大数据的巨大价值,对“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时代”作出重大判断。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学研究院时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这就形象地对大数据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强调。2017年1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是较当前网络时代更高的发展阶段,其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和全球性影响。这些重大判断为进一步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的影响
    2013年是我国媒体和学术界公认的大数据时代开启之年,“这一年,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大数据都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也是在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
    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带来机遇
    在大数据的滚滚浪潮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于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的中国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至少带来以下几个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数据资源的利用为重塑我国国际地位提供机会。信息化进入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对数据资源的依赖加深;同时大数据也正在改变着各国综合国力和重塑未来国际战略格局,这也为我国在大数据时代重塑国际地位提供了机会。二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在放缓,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依托,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如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三是公共大数据的开放共享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开辟途径。围绕“数字中国”“智慧中国”的建设目标,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推行政府大数据、网络大数据、企业大数据等的开放共享,着力建设“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四是大数据融合应用的普及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助力。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与大数据的融合创新及普及应用,让广大人民共享技术创新红利,如“大数据+扶贫”可实现精准识别与帮扶;“大数据+交通”可实现实时路况分析与引导;“大数据+医疗”可实现动态分析与精准救治;“大数据+教育”可实现智慧教学与个性化教育;“大数据+企业”可使异质性企业形成新的产业融合机制等。
    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带来挑战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的,“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对于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战略发展期的中国来说,在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面对其中的诸多挑战。一是大数据全球化竞争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在这种流动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掌握控制权,不仅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形成挤压和抑制态势,而且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对我国进行西方自由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渗透,严重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二是大数据发展对人的“异化”风险加大。大数据作为一项先进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对人的发展的“异化”问题,如“数据垄断”“数据绑架”“数据侵害”“数据冰冷”“数据伦理”等,而这些问题依靠大数据技术本身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必须依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来予以引导和规制,这就对我国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我国大数据发展中存在薄弱环节。大数据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广泛应用与价值显现有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基础建设不平衡、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充分等,既带来了“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等问题,也存在数据“量不大”“质不高”“效不显”等现象,这就给我国如何进一步提高大数据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二、新时代中国大数据战略的内涵与特点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如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明确要求。此次重要讲话对于如何准确把握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内涵与特征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新时代中国大数据战略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大数据战略是指,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围绕大数据资源如何充分挖掘与利用等,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制度设计与政策推进。对国家大数据战略内涵的理解,可以从战略目标、战略价值及战略体系三个层面进行把握:
    一是以大数据驱动创新发展为战略目标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了“六要”的目标要求,即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以解决大数据发展中的问题为战略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这就指明国家大数据战略在价值导向上应着重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着重解决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着重解决大数据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问题,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着重解决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难题,从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角度,牢牢掌握最关键最核心技术的自主权和控制权;着重解决大数据战略全领域、全方位推进的难题,加强整体性规划与系统性推进,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智慧中国;着重解决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普及运用的难题,使大数据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
    三是以国家主导构建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战略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的系列重要讲话及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国家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明确了系统建构我国大数据战略体系的内容与方向,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构建国家大数据资源开放体系,以促进政府大数据、网络大数据、企业大数据等的共享与开放,形成国家主导、企业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层级、多类型的国家大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格局;构建国家大数据平台建设体系,以建设国家大数据中心为基础,促进各地方、各系统加快区域性、行业性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形成统一的国家大数据采集与综合利用体系;构建国家大数据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改革试点,建设一批大数据核心和领头企业,加快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移转化等。构建国家大数据发展保障体系,以大数据的技术标准、法律制度、伦理规范、市场环境等建设,形成有利于促进国家大数据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构建国家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加强大数据领军人才培养,用好用活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二)新时代中国大数据战略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为制定和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即“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这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特征提供了指导。
    一是时代性。“审时度势”要求准确把握当前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大数据的战略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要有清醒的认知。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大势等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二是系统性。“精心谋划”要求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建设目标,加强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科学实施。将大数据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等进行系统设计与统筹推进,是我国大数据战略实施的重要特点。同时,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系统性,不仅体现从国家层面对大数据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制度管理、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与推进,也体现在对各地方、各行业等的大数据发展进行统筹协调与推进。
    三是超前性。“超前布局”就是要在着力解决制约大数据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大数据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如通过制定和实施大数据发展规划,明确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计划和政策措施。继2015年国务院印《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后,2016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9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对我国大数据发展如何保持前沿性、先进性等做出具体部署。
    四是自主性。“力争主动”就是要把握信息化发展进入大数据新阶段的时间窗口,充分发挥中国网络大国的优势,借鉴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走中国特色的大数据战略发展和网络强国之路。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数据发展存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

    三、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中国大数据战略既从理论上提升人们对大数据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凝聚社会关于大数据战略的共识,又在实践中大力促进大数据行动,助推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彰显出其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以大数据驱动创新发展成为社会共识
    当前大数据发展机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高度耦合,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就是要顺应发展趋势、抢占发展先机、形成先发优势,大力促进大数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优势运用和融合发展,使大数据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同时,必须正视我国在大数据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既要增强自信、保持定力,又要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基础网络设施的加强建设、大数据领军人才的大力培养等把握大数据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正是基于以上共识,在政策层面大数据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巩固,如《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系统规划;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
    (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
    2018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数字中国建设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其中一个显著的成绩就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大数据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应用范围覆盖到了20多个行业,包含电子商务、媒体营销、物流、企业服务、教育、汽车、金融科技等诸多产业。根据有关机构测算,2017年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9%;另一方面,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大数据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引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我国GDP的比重达到32.9%。
    (三)大力提升我国大数据的共享开放水平
    在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下,我国数据中心的整体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到2017年底,我国正在使用的数据中心机架总体规模达到166万架,总体数量达到1844个,规划在建的数据中心规模107万架,数量463个。此外,全国统一的政务开放平台正在形成之中。特别是2016年以来,关于电子政务、政务信息、政务系统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截止2018年2月,全国各地方政府对外公布超过110份大数据相关政策文件,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同时,从实践上看,全国已有十余个省市建立了数据开放平台,如北京市已开放42个政务部门18个领域的748个数据集,上海市已开放42个政务部门12个领域的1564个数据集等;还有司法、信用、气象、林业等部门通过专业网站提供数据的浏览和下载等。
    (四)切实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除传统的物理空间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外,我国大数据发展还面临着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任务日益复杂、艰巨的难题,而大数据在这方面正在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作用,这也使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正在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国家大数据战略助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适应网络传播分众化、差异化趋势,通过大数据及时掌握舆论信息、精准定位受众、主动设置议题和个性移动推送等,使网络舆论引导更具针对性、主动性、及时性和智能化;另一方面适应网络传播可视化、体验性等特点,通过大数据对网络化传播方式进行改造,不仅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切实增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多维度、多形式,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

    (五)践行大数据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7年,他进一步强调:“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我国大数据发展的社会效益不断得到凸显。如在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发展中,以社会效益为先,兼顾经济效益,以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在企业主导的大数据发展中,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强规范引导,促使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造福人民;在军民融合的大数据发展中,正确处理生产力与战斗力、市场与战场的内在关系,以大数据变革推动新军事变革,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六)为全球大数据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重要论述中透露出坚定的中国自信。2016年4月他对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和网民数的急剧攀升进行了点赞:“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2017年12月他对中国发展大数据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源于这份自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一方面,我国始终立足于国情走自主创新的大数据发展道路,既体现国家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在统一性、高度关联性,又体现了国家发展大数据的依序性和递进性;另一方面,不断深化大数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工作,以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及其它国家的大数据发展,从而不断地为全球大数据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新时代 中国大数据战略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9.05】论“以人民为中心”对.. 下一篇【2019.05】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