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9.06】新中国70年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0-02-14 14:01:06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6期 作者:李辽宁 【 】 浏览:659次 评论: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从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包括意识形态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包括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运用;从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包括意识形态本身的内容建设,也包括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构建、环境营造和方法创新,还包括意识形态建设者的素质提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其中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面向新时代,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助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持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是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在这个阶段,我国不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还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批判和立法等环节,确立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954年,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党在之后的道路探索中虽然出现了失误,但这些失误主要体现在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对意识形态的角色定位上,而在指导思想上从来没有动摇过。那种把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相对立的认识是错误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纲》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012年,党的十八大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对总纲进行了适当修改,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一系列文献规定记录着70年来我们党克服各种内外部挑战、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历程及其丰硕成果。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同时,党根据中国自身实际,在理论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分别是对不同时代主题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因此,“坚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就成为新中国的灵魂,也是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从人类社会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的高度把握发展大势,在新的百年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新要求新挑战,积极回应民众关切,从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总结经验,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升华理论,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和吸引力,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青春与活力。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同时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然离不开经济基础这个维度。列宁曾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并且为此)就要有更高形式的劳动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全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就成为党的中心工作。后来由于“左”的思想蔓延,使党对于中心工作的判断出现失误,意识形态工作也遭遇巨大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他还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更是突破90万亿元。这些发展成就为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从实践层面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和说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正加速向我们走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背景既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为此,一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另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发挥好意识形态的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早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把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社会主义优越性联系起来,与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强调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各级领导同志要善于分析和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相应的工作做在前面,做细做实,使群众感到入情入理,感到党和政府是真心诚意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的”。胡锦涛强调党员干部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民生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让改革开放的成果被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这些举措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就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面向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把是否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价值标准。“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这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也是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和领导力量,其自身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效和社会认同。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把先进性作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特征。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先进性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反腐倡廉建设和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党组织肌体健康,引领社会风清气正;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北省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重大盗窃国家资财案,举国震惊。此后,党中央一直把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对此进行了深刻论述,可谓旗帜鲜明,措施得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就是“建设一个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打虎”“拍蝇”“猎狐”,把反腐倡廉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极大地促进了全社会的风清气正。同时,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成效显著。在学习教育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风整党运动、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期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党的十五大以后在全国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以“三讲”(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党性教育、新世纪以后以学习“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专门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使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党加强党员干部群体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经验,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向新时代,抓好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树立执政党的良好形象,仍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一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反腐倡廉高压态势,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保证权力运行和权力监督更加有序高效;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道德素质、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保障。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精神文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虽然是不同学科的范畴,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与主导意识形态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够促进全社会风气昂扬向上,推进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邓小平指出:“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960年代在农村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魅力,提高了民众的文明素质。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首次提出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自信”。2017年4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提升全民科学教育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在这些文件精神指导下,理论界掀起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热潮,“国家软实力”“城市软实力”“领导软实力”等受到极大关注,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比如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这些活动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加强和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面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消费观,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加大打造文化精品力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
    六、重视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质是争取人民群众对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支持。我们党一直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强调“镇压反革命无论在城市在乡村均须大张旗鼓,广泛宣传,使人民家喻户晓”。通过开展“运动”来发动群众是普遍的宣传教育方式。比如为了配合抗美援朝,毛泽东强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运动”,“已推行者深入之,未推行者普及之,务使全国每处每人都受到这种教育”。同时期的“三反”“五反”运动既是针对机关工作人员和私营工商业者的社会治理活动,也是对全体民众的宣传教育活动。不过,后来“大跃进”揭示了以“运动”方式开展群众教育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强调要改进工作方法:“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江泽民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突出加强思想信念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胡锦涛指出:“大量事实说明,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为此,要“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水平。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党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平台建设。2015年7月,中央认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期刊宣传阵地是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四大平台”。这些平台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向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力度丝毫不能减弱。尤其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越来越凸显。习近平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他强调要建设网络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七、敢于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引导社会舆论风清气正
    意识形态建设与意识形态斗争相辅相成。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此,他亲自发动了对电影《武训传》和对胡适派唯心主义的批判。但是对于学术问题的不同意见,毛泽东认为“不应当去禁止”。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一直十分激烈,党中央也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相继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反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等,极大地澄清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比如针对“精神污染”问题,邓小平指出:“精神污染的实质是散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对于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他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江泽民指出:“对于思想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要去占领。”“对于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改革开放政策的错误思想政治观点,对于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攻击,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不能听之任之。”新世纪之初,胡锦涛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思想理论领域里噪音杂音时有出现。”“不能有效引导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就会削弱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和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些重要论述为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毫无疑问,面对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当今世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还将长期存在。对此,一方面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完善相关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向,继续同各种错误观念和社会思潮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建立和完善专兼结合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与时俱进地提升意识形态斗争的能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八、统筹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度和影响力
    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国内因素总是与国际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程中,十分重视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提高意识形态的开放度和影响力。早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要处理好“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交往日渐增多,处理好对外开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邓小平十分重视开放的重要性,指出“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关于意识形态的地位,他强调意识形态要服从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但是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在加强国内意识形态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近年来,我国相继举办了“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彰显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开放度和自信心,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面临众多的挑战,也面临着很多机遇。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事,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另一方面要着力处理好大国关系,特别是与周边国家以及与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巧妙开展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为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以上八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其中,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指导,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产和再生产的理论指南;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既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归,也是意识形态建设得到民众支持的价值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获得民众认同的社会基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众素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意识形态在社会政策中得以贯彻实施的精神力量;加强理论宣传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必要环节,也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途径;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既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回应社会关切的必然要求,也是意识形态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是意识形态建设自身的需要,也是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先进性的重要契机。面向未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定能总结出更多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弥久珍惜。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9.06】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 下一篇【2019.06】新中国70年中国国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