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23.03】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与价值意蕴
2023-09-06 16:40:08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3期 作者:郭国祥 贺中桥 【 】 浏览:10808次 评论:0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人类交往理论和人的解放学说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基础,西方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镜鉴。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创造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方案,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作出了独创的重大历史贡献。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在领导力量、基本国情、价值取向、制度要求、发展理念、方法路径等方面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但在发展过程中又借鉴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兼具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胸怀天下”。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与价值意蕴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

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重要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基础,西方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镜鉴。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基石。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打破孤立隔绝的状态,进入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化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同样,“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世界性的交往趋势推动了过去地域性交往的扩大及各地域间隔绝的瓦解,民族、国家间的交往成了普遍交往,并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融入到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又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正确处理独立探索道路与借鉴外国经验的关系,正确处理立足国内市场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办好自己的事情”与关注人类命运的关系。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百花园中具有独特风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和迷思,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既想实现本国现代化,又不想走西方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良好榜样。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是惠及全人类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广泛参与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各国友好交流,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交往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理论遵循。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群体、阶级、民族、国家间在物质与精神上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的活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交往的水平,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代表着孤立与封闭,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代表着开放与交流。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扩大了全世界的交往,让商品、资本等元素在全球流动。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交往的空间延展至全球,认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使各民族形成“全面的依存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交往理论,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好往来。首先,中国通过各种方式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度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成为世界货物出口第一大国,世界货物进口第二大国,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经济体量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次,中国不断扩大与世界交流的领域与范围。在政治领域,我国多次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旨在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互鉴。在经济领域,我国多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展会,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交往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价值旨归。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坚持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统一,个性解放、阶级解放、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统一,始终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胸怀天下”,遵循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人类的解放确立为自身的价值追求。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依靠力量,维护人民利益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摆在了社会主义事业“金字塔”的塔尖,聚焦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次,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坚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深化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高度契合世界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也成为了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秉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将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相联系,推动人类解放事业向前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一伟大历史目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艰辛探索,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辛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开辟了道路。首先,毛泽东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争论异常激烈,究竟是走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抑或是超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坚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毛泽东认为,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政治中,骑墙的中间道路是没有的,中国要独立自主发展,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只要条件适合,中国就要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改造政策与方法,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强调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相统一,强调制度改造和人的改造相统一,不但未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还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转的巨大成就。其次,毛泽东开创了现代化道路中国化的先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照搬照抄苏联现代化模式在中国进行现代化是完全错误的,必须根据中国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毛泽东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再次,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提出了很多重要理论。如“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要尊重价值规律,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既独立自主,又“胸怀天下”,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新的内涵。邓小平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世界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也必然有所不同,照搬照抄他国现代化经验与方法注定是行不通的。“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将现代化道路中国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既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又符合中国实际国情,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必由之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的关键时刻,江泽民认真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面对新世纪世界科技革命的新特点,江泽民敏锐把握时代变化,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思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为了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江泽民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如开放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促使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上拓宽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戮力同心,开拓进取,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意蕴。胡锦涛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针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建设。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统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开拓了新境界。首先,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按照当前国情与发展态势科学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与计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强调了当前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次,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和实践要求作出了更细致的规定,也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指导原则。再次,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不断深化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既“取其精华”,吸收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又“去其糟粕”,摒弃了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流弊与短板。

(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第一,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新中国一成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着手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但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的阻碍与困难:首先,工业基础薄弱;其次,一些投机商人和不法资本家兴风作浪,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经济秩序;再次,国际环境恶劣,处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孤立、包围和封锁之中。由于特定国际国内形势和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片面认识,新中国建立起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也建立了独立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后来又因为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和美国霸权主义,导致我国与世界经济隔离。事实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不是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思想的束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一重大历史契机,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当前与今后较长的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了活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发展环境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频发,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世界范围内看,新的历史机遇期是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时期。“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第二,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稳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当前,我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制造大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3-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大大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13-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继续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三,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勇于推进精神文明创新。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在社会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然成为14亿中国人民心中共同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丰富发展……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破了层层障碍,进一步解放了人民思想,人们的精神境界达到新的高度。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西方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镜鉴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借鉴了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但中国式现代化又超越了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弊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立场,批判了西方国家现代化“唯资产阶级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纵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大多依靠剥削压迫劳动人民与暴力掠夺其他国家财富而起家。资产阶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后,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压迫。例如强迫工人无偿或者低薪加班来延长工作日长度,甚至要求工人“把工作日延长到自然日的界限以外,延长到夜间”,而这“只能大致满足一下吸血鬼吮吸劳动鲜血的欲望”,因此“在一昼夜24小时内都占有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此外,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对外殖民扩张,迫使被侵略与被殖民的国家臣服于西方国家制定的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以维护资产阶级自身的统治地位。“统治趋向代替了自由趋向,极少数最富强的国家剥削愈来愈多的弱小国家。”区别于西方“唯资产阶级利益至上”的现代化,“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提升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继而为全世界人民谋求幸福与利益。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国家“掠夺与殖民”“资本宰制”的现代化模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以暴力方式掠夺劳动人民的财富,而且还通过战争和殖民等野蛮手段扩大市场,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即使到今天,西方殖民掠夺的本性也没有改变,只是它们的方式方法由显性走向了隐性。现代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资本宰制的现代化,资本无所不能,无处不在。资本跨越经济蔓延到政治、文化和社会,让政治变成政客交易的把戏,让文化变成荒漠和堕落的罂粟花,让社会充满谎言、欺瞒和虚伪,让人变成物,变成抽象的符号,变成片面的“单向度的人”。资本跨越国界,遍布世界各地,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低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廉价资源的提供者和低端产品的消耗者,成为西方的经济政治附庸。与西方国家现代化相反,中国式现代化从不以牺牲与损害他人他国的正当利益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与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将矢志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现代化道路。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交往中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争端中呼吁涉事方用对话、谈判的方式弥合分歧、解决争端,推动世界各国和平友好相处、合作共赢发展,走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两极分化的社会弊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制度根源。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是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种关系呈现出来的财富占有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终极原因。与西方国家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原则和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建设了兼具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坚持全民、全面共享。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千辛万苦,在中国大地上建成了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向实现“共同富裕”美好目标的历程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提倡“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而且还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全方位阐释了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致力于消除社会两极分化,为人类减贫与共同富裕事业作出中国贡献。

  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价值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创造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方案,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作出了独创的重大历史贡献。

  (一)坚持“胸怀天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创造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不断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力度,致力于发展新型国际关系,为推进自身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坚持“胸怀天下”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统筹两个全局,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中央站在我国发展与时代趋势的高度,坚持“胸怀天下”,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所提出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创新是中国与人类历史上所绝无仅有的。于变局中开新局,新的发展阶段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发展契机。放眼国际视野,当前国际格局与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调整深刻变化,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在危机中育新机,新的发展环境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重要发展契机。

  第二,坚持“胸怀天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当前与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仍然是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为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融。“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所在。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始终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坚持扩大开放,坚持交流合作,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力。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扩大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文明交流。“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扩大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扬长避短和吐故纳新,也为世界文明多样性增光添彩。再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推动世界多边主义的发展。“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始终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各国友好交流,推动世界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包容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自身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坚决摒弃“零和博弈”,创新性地坚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坚持“胸怀天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深刻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发展战略方针,坚持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替代西方现代化的现实可行性现代化方案。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殖民掠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历了长期探索,中国的现代化终于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殖民与掠夺”的道路,也不是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包含着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特征,更蕴含着根植于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现实条件的中国特色;既突破了以纯而又纯公有制和集权型为鲜明标识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打破了以资本宰制和将工业化发展程度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经济上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文化上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上崇尚共同富裕、致力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生态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给那些渴望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走出贫困、走向现代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替代西方现代化的现实可行的现代化方案。在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始终占据着主导权与话语权。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发展中国家由此进入推进本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但西方国家为维护其经济霸权和国际旧秩序,总是凭借其经济优势和话语主导权,极力推行“资本主义现代化”,企图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操控。在此时代背景下,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普遍陷入困境。一些依附于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俨然成为所谓“发达国家”,但政治上却成为侏儒,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与国际话语权。一些不愿成为资本主义国家附庸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本国利益与英美国家的利益冲突,自身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受到了后者的阻碍与破坏,轻则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及其附庸的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自身发展面临困境;重则陷入社会动荡、政权颠覆等恶劣局面。“拉美陷阱”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陷入现代化困境的一个缩影。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现代化,有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领导,追求共同富裕,追求和平发展,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一切都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和价值追求,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样板,也成为不希望走西方现代化又陷入迷茫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现实选择。

  (三)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作出了独创的重大历史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思潮抬头,去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愈演愈烈,文化偏见、种族歧视、地区冲突比比皆是,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加剧。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了中国方案:“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的全新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秉持“胸怀天下”理念,坚持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建设自身现代化事业的同时,也同其他国家展开合作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整体化发展,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作出了独创的贡献。

   第一,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脱贫攻坚事业发展,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世界减贫治理的中国奇迹,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脱贫减贫事业提供了重要参考经验,为实现全球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务,为国际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自1990年4月以来,中国维和部队总共参加了25次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了5万多名维和人员。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维和部队派遣国,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我国的维和行动,中国也成为了世界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继续秉承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的承诺,以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同联合国和世界广大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第三,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各国合作与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为中国与亚非欧国家打造了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文化及其它领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回应了世纪共同发展呼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基本内涵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所遵循的重要伦理和基本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将一如既往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发展做出独特贡献,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有力证明,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价值意蕴。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23.03】组织化资本逻辑的祛魅.. 下一篇【2023.02】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