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7.05】共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7-12-04 17:41:56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71次 评论:0

【摘要】 共享发展的提出,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反映和回应。共享发 展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 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路径。共享发展深化了对共同富裕内涵的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推动了与共享发展相关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共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作者简介】 郭关玉(1974—),女,湖北五峰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国际关系研究;高翔莲(1963—),女,湖北大悟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共享发展,是指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便形成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之间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到底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共享发展又是如何体现或回应这些本质要求的?弄清楚以上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共享发展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提出了共享发展概念。共享发展何以会在该历史节点被正式提出?其基本内涵又是什么?

(一)共享发展提出的时代背景

    首先,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十三五时期,中国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收官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20 年均比 2010 年翻一番,而且要求覆盖所有人口和所有区域。习近平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十三五时期,中国同时进入到解决有违社会公平正义现象的关键时期。恰如习近平所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国部分人口和部分区域已经进入到小康甚至富裕阶段,但也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摆脱贫困,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两极分化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也是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因素。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央领导集体陆续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缩小两极分化。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开展全国性扶贫工作以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以上举措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化的势头。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就必须超越管一域、管一段时间的政策和措施层面,而从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发展理念进行顶层设计。共享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其次,共享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增强发展动力的迫切要求。当前,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而恰在此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时期。经济新常态的三个显著特征是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尽管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而恰在此时,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这既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难度,也恶化了世界经济运行生态,逆全球化思潮在多国大行其道。中国要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均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中高速增长,就必须从发展理念的高度进行谋划,为发展增添更宽广的动力。共享发展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有着共同的目标,即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二)共享发展的基本内涵全面理解共享发展,需要从共享主体、共享客体、实现途径和共享过程四个维度入手。

    第一,共享主体是全体人民。共享主体回答的是由谁共享的问题。习近平明确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可见,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它既是全国各地人民的共享,全国 56 个民族的共享,也是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的集体共享。共享发展不是要劫富济贫,不是要均贫富,而是要防止收入差距拉得过大,杜绝出现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共享发展是要在提升人民整体共享水平的同时,精准且较大幅度地提升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共享水平。具体来说,共享发展既要重点关注、帮助暂时还未进入小康社会的群体实现小康,又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空间并继续保护高收入人群的合法利益。

    第二,共享客体是全面共享。共享客体回答的是共享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明确指出,共享发展是要实现全面共享。全面共享之全面,首先指人民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建设成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这绝非意味着只进行经济建设,而是要进行五位一体全面建设。全面共享之全面,还包括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这既包括共享基本政治权利,也包括共享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益。在众多合法权益中,习近平特别强调共享发展机会。他说: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第三,实现途径是共建共享。共享发展既不是单纯追求共享,也不是单纯追求发展,而是追求发展与共享的统一。一方面,共享不是坐享其成,也不是对现有发展成果的静态再分配,而是以发展为基础,实现发展水平与共享水平的同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因此,有共建才有共享。另一方面,共享是发展的目的、归宿和动力源泉。与追求剩余价值发展以物为本截然不同,共享发展始终以人民共享为目的和归宿。与此同时,也必须通过共享调动人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有共享才有共建。故共建与共享是共生关系,必须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促进共享。只有实现共建过程与共享过程的协同,才能促进二者良性循环,共同进步。为此,习近平强调: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第四,共享过程是渐进共享。共享发展是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所谓持续性,就是共享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矢志不渝地不断提升人民的共享水平,直至达到共同富裕。所谓阶段性,就是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共享发展必然经历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逐步向前推进的过程。我国既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全民共享,也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全面共享。共享发展需要经历从部分人民到全体人民、从部分地区到全国所有地区的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创立的理论。为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有产者服务,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集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于一身,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既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强调: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今天习近平重申: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同时被十八大和十三五规划列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首要要求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仅指在政治上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而且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要始终坚持把人民作为发展主体和发展成果的享受主体。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 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

   与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剩余价值和资本的保值增值不同,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也就是说,同其他任何社会形态一样,社会主义社会也须不断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发展和进步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坚持发展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重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旧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计,科学社会主义应该摒弃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私有制的消灭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条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机器大生产出现之前是不可能消灭私有制的,因为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能以足够的产品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绝对不能满足于生产力发展现状,而是要继续扩大生产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届时,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工业现代化水平甚至低于 19 世纪 40 年代的欧洲。因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中国显得非常迫切。邓小平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江泽民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要求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胡锦涛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大力促进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历史伟任,习近平再次强调,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四)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过程中提出了公平正义的口号,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公平的。无产阶级作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却仅能获得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报酬,生活比奴隶和农奴还要辛苦和困顿。资产阶级不从事劳动,但却因为拥有生产资料而享有绝大部分发展成果。财富创造主体与享有主体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的集中表现。这种不公平的分配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失衡,即一方面是不可计量的财富和购买者无法对付的产品过剩,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口无产阶级化,变成雇佣工人,因而无力获得这些过剩的产品。资产阶级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无产阶级购买力的日渐缩小,正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保持生产与需求平衡具有内在统一性。据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人人都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邓小平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针对改革开放中贫富分化拉大等有违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初心的现象,江泽民强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一方面将公平正义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范畴,一方面重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则不仅将公平正义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且将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他当选为总书记的首次讲话中就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共享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反映和回应

共享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反映和回应。

(一)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切为了人民和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在发展指导思想上的具体运用,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概言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首先,共享发展清晰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享发展要求在全面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人民各方面的共享水平,保障人民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其目的正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第七部分专门就如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如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在十三五规划中,又专门针对如何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以上建议和规划是发展为了人民的具体体现和见证。

    其次,共享发展清晰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如何更加充分地调动人民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最根本的途径和方法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民对发展的支持力度,取决于发展对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和满足程度。我国以往的改革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正是因为改革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今后,我们要继续保持各方面持续健康发展,也必须不断实现和满足人民的利益,增加其获得感和满足感。共享发展既以共享引领共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又以共建促进共享,让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能得到及时满足。如此,就既能扩大共享的受益范围,又能提升共享水平的档次,故自然能为发展提供更充足的动力。

    最后,共享发展清晰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的人民,是指全体人民,而不是指部分人或少数人。共享发展的主体正是全体人民,这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的人民范畴完全吻合。共享发展的近期目标是要重点帮扶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让其一个不落地进入小康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十三五规划一是强调通过继续实施精准扶贫、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全部脱贫;二是强调通过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三是强调通过实施全员参保计划、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等措施来提升社会弱势群体共享水平。但共享发展的对象并不止于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共享发展的目标也并不止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发展的长期目标,是要让全体人民的共享水平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提升,直至实现共同富裕。总之,共享发展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推进。

(二)共享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路径

    由于新中国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故无法同时、同步实现共同富裕,而只能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在普遍贫穷的困境中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真正先富裕起来,新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迅速提升,但也打破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一统天下的局面。国家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让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些政策和措施一方面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夯实了实现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又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破坏社会的公平公正。

    由于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故今后仍只能沿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继续前进。如何化解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公平公正之间的矛盾?唯一的方法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发展。共同富裕以发展为基础,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样以发展为基础。习近平强调: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因而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共享发展不仅是一个财富再分配过程,也是一个财富再创造的过程,是共建与共享的统一。习近平强调,落实共享发展,第一就是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因此,共享发展是同时在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尽管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我们不能等到物质基础完全具备后再去推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都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必须在物质基础还不完全具备时就逐步推进,到物质基础完全具备时才能顺利实现。共享发展是一个渐进共享过程。在此过程中,国家一方面更加注重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一方面则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推动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因此,共享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过程。共享发展是我国在生产力仍不发达阶段逐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必由路径。

四、共享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源于实践。共享发展的提出,有着清晰的问题导向,它既为处于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提供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又解决社会上突出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从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的系列实践,是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实践基础。但理论不仅仅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共享发展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深化了对共同富裕内涵的认识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时,中国的生产力还非常落后,发展经济是重中之重。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将共同富裕等同于物质财富上的共同富裕,而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其他方面的共同富裕。但若只有物质上的共同富裕,必然导致理想信念缺失、精神文化空虚、社会道德败坏、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共享发展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但同时强调共享是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全方位共享。这就提醒人们,尽管物质上的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共同富裕的内涵却大大超越物质上的共富。共同富裕应是一个综合有机体,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富裕,还应该包括精神文明的丰裕、政治文明的完善、生态文明的完美。

(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唯物史观认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要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发展主体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依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科学的发展理论。由于每个时代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任务不同,因而发展主体必须不断创新发展理论,而不能一成不变。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弥补短板、增强发展动力成为新的发展理论必须予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在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之前,中国一直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但对如何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如何实现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路径并没有清晰阐述。共享发展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同时,还明确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即通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来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又通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来调动人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共享发展以共享引领共建、共建促进共享的方式推动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我国发展既具有充足动力,又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三)推动了与共享发展相关制度的改革当前,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我国还有较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推进共享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解决影响共享发展的具体问题,更要完善共享发展制度。习近平强调:必须对共享发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就如何促进共享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如建立扶贫工作督查制度确保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包培训制度让人民共享免费职业培训;实行学分累计制度让人民共享终生学习机会;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让人民能真正共享素质教育;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让人民能共享更好的医疗服务;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让人民能共享基本生活保障;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让人民能共享更安全的食品等。以上制度既是推动共享发展的保障,也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7.05】中产阶层亚文化对社会.. 下一篇【2017.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