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7.06】论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分析视角
2018-02-06 15:27:54 来源: 作者:刘德定 【 】 浏览:3344次 评论:0

论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分析视角

刘德定

摘要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路径的思想结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全面把握中国梦精神实质的重要视角。在对世界历史的当代特征全面把握中,中国梦的现实性和世界意义得以彰显:中国梦的现实性根本上在于世界历史动力机制的历史性转换,即西方中心论的资本逻辑向新兴民族和国家自主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逻辑转换。中国梦的世界历史意义不是在于提供了新的现代化模式,而是基于民族利益与人类利益相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立场对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内涵的改造,是人类发展多样性和世界历史必然性相统一在当代的具体展现。

关键词世界历史;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

基金项目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亚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及路径研究15BZZ025)。

作者简介刘德定(1971—),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全面把握中国梦精神实质的重要理论视角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创立和发展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从考察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入手,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揭示这一进程所开启的人类社会从孤立的地域性历史向全球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动力和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解放和自由发展的路径。这一理论的发展既是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具体地把握人类社会经由机器大生产、全球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进入世界历史的过程,也是在探究世界历史发展的运行机制中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的过程;既是马克思具体地把握人类社会作为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进程”的运行规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探寻“人类整体”的历史必然趋势和“民族个体”的多样化发展道路这一对矛盾如何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既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中确证人类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这一主题的科学性的过程,也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世界历史趋势的剖析中发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探寻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的过程。

        马克思基于世界历史进程对以上主题所进行的探讨,凸显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双重维度。就科学批判而言,马克思超越了近代欧洲思想家们把“理性”、“自由”和“世界精神”作为世界历史动力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世界历史进程放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基础上,从经济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揭示人类社会逐渐成为世界历史的存在的内在机制。就价值批判而言,马克思超越了西方思想家“直观”地把世界历史看做是从所谓不符合人性的前资本主义历史进入符合人性的永恒的资本主义时代的经验主义观点,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演进历程中提出并论证了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的解放、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双重维度批判把马克思从人的价值尺度作出的关于未来社会的判断牢固树立在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剖析基础上,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对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剖析中蕴含着对人类个体实践发展的多样性的尊重,对世界历史本质、规律的整体性批判中蕴含着对不同民族、国家发展的独特性道路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当代世界体系的矛盾、规律和机制的关键点。在今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和现代性是世界历史在当前阶段的“普照的光”。以资本为主导、以市场交往为平台的经济全球化几乎覆盖了地球的每一寸空间,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一方面,资本逻辑在全球分工、全球市场发展中的核心动力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生产力的普遍提高和全球交往深入发展所推动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事实也没有根本改变,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推动的现代性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也在延续。另一方面,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使每一个社会个体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越是扩大,彼此之间在世界交往中的互为发展基础的“整体性联系”空前加深。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都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立场、主旨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代世界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根源,探查到在当代资本主导的全球市场体系的母体中所萌生的超越资本逻辑的、代表新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因素。

        资本主导的“全球的全面生产”的继续深入发展是提出和实践中国梦的世界历史背景,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梦的内涵仍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从中国梦的本质内容来看,如果仅仅具有抽象的“世界眼光”而不懂得或忽视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整体性和历史性批判的方法论,全面、深刻地把握世界历史在当前阶段的本质矛盾、发展规律和内在机制,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何种意义上超越前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族国家崛起的梦想和世界历史进程中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理念。就中国梦的现实性而言,我们除了要看到资本逻辑在当代世界历史中的主导地位,还应当看到资本逻辑内在矛盾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孕育出超越自身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要素。只有洞察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一双重维度的批判,我们才能理解中国道路之于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以及理解中国道路的实践能够披荆斩棘、具有愈加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对于中国梦的世界意义这一问题,我们更需要借助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整体性和阶段性、必然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理解,走出“现代化模式”论的思想窠臼,探索中国梦与世界不同民族的美好梦想之间相通的现实基础,构建中国与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合作共赢的世界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梦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复兴战略选择

        中国梦是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基础上提出的。中国梦作为民族复兴梦想的时空上限则上溯到近代以来。1中国梦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么,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当代世界发展进程中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选择?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仅需要从经验层面,更需要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一哲学层面来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和出场路径。

        从历史经验层面看,古代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和近代作为西方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形成强烈反差。这激发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渴望,由此构成中国梦作为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支柱的经验基础。但是,仅仅基于经验事实和朴素情感,还不足以让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作用更加持久和牢固。我们还需要从世界历史理论这一哲学层面对中国梦的实践导向做出科学回答,也就是说从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当代形态中所具有的现实的物质生产、生活的基本国情和实践诉求出发,考察中国梦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这是增强中国梦的凝神聚力的作用、确保中国梦的实践与中国国情相符、与世界历史趋势相符、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价值主题相符的思想前提。

        民族和国家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考察对象,两者指的都是在真正的世界历史到来之前人的狭隘的、地域性的存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国家)的出现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交往关系打破原始部落的限制而扩大的产物。与原始部落相比,民族的出现代表着基于自然的分工而发展的更先进的生产力和更大的生存和交往空间。但是在大工业创造新的交通工具、开拓世界市场并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时代,民族、地域的限制以及基于自然分工的私有制就成为阻碍人们同世界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的桎梏,不同民族(国家)就在日益完善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和世界交往的推动下而被消灭,消灭的越彻底,历史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资本驱动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和世界市场的力量一方面通过普遍的竞争消除了自然形成的民族(国家)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和民族的独立性,用货币的关系代替了一切自然形成的关系,进而形成了隶属于不同民族的资产阶级同世界市场中的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民族(国家)与后发工业化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形成巨大的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手段,为每一个人获得利用这种全球的全面生产的能力而实现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和交往关系基础。

        马克思是在阶级斗争的意义上批判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和国家,指出民族和国家只不过是实现资产阶级利益的虚幻的共同体。但是马克思也肯定了在资本主导世界历史的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民族(国家)主体构成现实的个人主体通向世界历史性存在的人类主体的历史性中介环节,即个人作为民族和国家主体的一部分,参与世界的普遍竞争,从而获得利用全球全面生产实现个体的相对独立性的能力。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手段。

        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中,对于尚未工业化和后发工业化民族(国家)的个人主体而言,先行工业化民族(国家)开创和推动世界历史进程一方面表现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性,但这种进步性的另一面则是先进国家掠夺和支配后发国家的剥削性。首先,以工业化的生产力所形成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后发工业化民族(国家)的殖民掠夺;然后表现为跨国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借助对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国际金融资本体系的主导权,在世界市场平台上通过制定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对参与世界竞争的后发国家实施“剪羊毛”式的财富掠夺和剩余价值的剥削。毋庸置疑,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直接威胁下被携裹进世界历史进程的。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力量在中国大地上鲸吞蚕食,中国逐渐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一方面,近代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国际资本、买办资本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者更是被大工业置于比在大工业中做工的工人更糟的生活境遇。近代历史的遭遇使中华民族的个人主体有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即摆脱外来资本的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竞争,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是这一战略目标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基于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首先,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世界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中国是在科学判断世界历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全面认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市场体系,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前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族和国家的崛起体现的是基于自然分工的不同生产方式之间所进行的、以领土扩张和武力征服方式的生存空间竞争。其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自觉认识并利用世界历史发展规律而进行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型;而前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族和国家崛起则更多是在落后生产力所形成的生存压力下的自发的、被动的不同生产方式或文明之间的冲突。最后,中国梦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具体展开。中国梦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实现之梦。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致力于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在当代中国,这一目标和国家、民族发展目标相统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以人民幸福为基础。

        中国梦实践路径,不是以牺牲他国为前提的“西方中心”式发展道路,而是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各个民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普遍联系中合作共赢的民族复兴路径。回顾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萌芽、发展到实现世界扩张、开创世界历史,民族崛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资产阶级在民族国家的政治旗帜下战胜了宗教势力为代表的欧洲封建势力,构建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民族通过工业化力量所形成的强大国力从生产方式变革中落后的民族手中夺走了世界霸主地位,加速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先行工业化国家主导世界历史的核心动力——资本和市场,形成对后发国家和民族的绝对优势,进而形成压迫、剥削尚未实现工业化和后发工业化民族的世界市场体系、国际分工体系。这一过程一方面构成了近代殖民主义、当代霸权主义的历史根源,同时也构成了在尚未实现工业化和后发工业化民族中广泛存在的反对霸权主义、进而反对现代化的狭隘民族主义,甚至极端恐怖主义的历史根源。

        与西方近代的民族国家崛起的理念相比,近代延续至今的中国梦虽然同样有统一主权、国家富强的内容,但是前者属于先行工业化民族和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创世界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主要体现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资本逻辑与各种封建生产方式的矛盾关系;而中国梦属于在近代中落后的民族和国家“补上落下的课程”,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目标的世界历史进程的一部分。除了与封建生产方式的矛盾,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解决中华民族和诸多后发民族一道,与推行霸权主义等国际旧秩序的发达国家和平竞争,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 与当代狭隘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不同,中国梦既不是一昧否定作为当代世界历史中“普照的光”的现代化和现代性生产方式,也不是只强调资本主导的世界历史的进步性,而忽视世界历史中世界交往的普遍竞争关系1所具有的残酷性和剥削性。首先,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追赶”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先行实现现代化民族的战略选择。从“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前现代社会向“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的现代社会转变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这一转变从一开始就是世界历史性实践过程,也就是说是从被迫进入世界历史经过实现民族独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主动融入世界交往关系并独立自主地开拓符合中国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过程。其次,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把握世界历史未来趋势的基础上,“超越”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先行现代化民族的战略选择。所谓超越,是指在新阶段的世界历史进程中,超越西方发达国家为普遍竞争的世界市场建立的规则,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及不同民族在世界普遍联系中合作共赢的世界历史道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欧美国家在开创世界历史的同时也为现代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立法”,建立以实现本民族和本国资产阶级利益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秩序,新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这种“西方中心主义”的资本逻辑同样是具有民族狭隘性的私有制逻辑,它会逐渐成为越来越世界化的生产力和交往关系发展的桎梏。中国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通向现代化的路径,和平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不断致力于和亚非拉诸多发展中国家一起,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各民族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恰恰表明中国梦具有超越“西方中心论”的资本逻辑的战略导向,也是中华民族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世界市场体系的时代特征出发,处理好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体和人类主体的关系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选择。

三、“两个百年目标”:基于当代世界历史新特征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务实发展之路

        中国梦是从历史中走来的,但它是现实的梦。中国梦有强大深刻的现实基础,有科学的现实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和平道路、发展道路,这一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强大的现实基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宽阔的国际视野。所以,我们除了从历史必然逻辑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梦作为中国发展战略导向的价值,还要从世界历史的现实逻辑视角回答如何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问题的答案首先来自于现实的经验事实,但是只有在世界历史理论的视域下,我们对经验事实的把握才能使答案以“具体概念”的形式呈现出来。

        事实上,对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的质疑1最主要的来自于忽视或者仅仅抽象地把握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人们所做出的片面认识。这种观点只认识到世界历史在迄今为止的进程中起开创和推动作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而看不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同时也推动着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诸多因素的发展。这些因素在一些领域和时空中表现为量的发展,而在另一些领域和时空中表现为部分的质的改变。虽然这些体现着未来社会的因素还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资本逻辑推动的现代性作为当前的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的质”的主导力量这一现实,但是肯定这些因素存在的合理性就如同肯定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一样,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从根本上受历史规律制约而客观存在的历史实践问题。因此,中国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现代化实践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导向,并不是一个“违背世界历史规律”的、“超越”世界市场的存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战略导向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民在近代中华民族独立自主选择的历史道路上,在充分尊重世界市场的客观存在2,并洞察到资本逻辑内在矛盾及其未来趋势的前提下,所作出的最符合中华民族个人主体、也是最符合人类整体共同利益的科学选择。

        世界历史在当前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是认识中国梦的科学性的最直观的经验事实。首先就世界分工和世界市场力量而言,广泛的、以资本和产业链为纽带的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使世界市场的普遍竞争关系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互为前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作关系,这是中国梦的战略目标能够与不同民族的发展战略合作共赢的前提。其次,就世界交往方式而言,以互联网和现代高速交通技术为基础的交往方式使世界的普遍交往成为现实。这为中国梦的实践吸收各民族的发展经验和彼此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合作交流,从而推动共同繁荣和发展创造了可能性。再次,就国际治理秩序而言,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国际治理结构正进行深度调整,新兴国家和民族力量的纷纷崛起部分地制衡了霸权主义力量,这就为中国梦的实践提供了发展空间。最后,霸权主义在全球的推行加剧了世界市场普遍竞争的紧张状态,更多民族和国家越来越体认到霸权主义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只会使自身越来越成为隶属于欧美国家的资本力量的、可以随时被抛离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一部分。这些阶段性特征佐证:以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梦所主张的现代化实践比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实践更具有符合世界历史未来发展趋势的因素。

        以上这些经验材料构成证明中国梦实践具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性的外部素材,从世界历史理论的视角而言,这些经验材料首先证明如下事实:第一,后发民族通向现代化的路径并非只有欧美国家开出的现代化模式这唯一一种“良方”,中国“尚未成功”但不断完善的现代化发展实践展现了多样化现代化路径的现实性,即立足不同国情的、探寻不同实践路径的现代化是落后民族(国家)通向世界历史的真正科学的道路。第二,西方现代化模式始终把先行步入现代化的西方国家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利益)当做是唯一应当维护的所谓“价值共识”和人类共同利益,通过主导世界市场秩序堵塞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在世界市场规模和全球化交往规模空前扩大的今天,既有的这种现代化模式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对全球化的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继续发展的阻碍性因素。

        这些经验材料也反映了另一个事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具体实践。它和资本主导的世界市场体系“母体”内孕育着的其他诸多新事物的因素,共同体现世界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和价值导向。中国道路和中国梦的存在和资本主导世界历史所呈现的“现代性”因素一样,都是不同民族(国家)在既往各个世界历史进程遗留下来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基础上形成的历史性的实践。这不是由人们头脑中构想出来的某种社会的观念所决定,而是由历史的决定和人民的选择所形成的“历史的合力”的实践结果。这种“历史的合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在近代历史和当代中国的独立自主的选择。中华民族在近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革命阶级也把自身理论实践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趋势、中国历史的客观条件相结合,准确把握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的作用和战略定位,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在当代,中华民族在全面认识当代世界体系发展规律、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人民主体的思想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立场出发,提出并实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在国际关系上,从世界市场普遍竞争关系中为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创造更多可能性路径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合作共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制度设计。这是中国梦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能够得以实现的另一个现实依据。

        “两个百年目标”是中国梦的战略目标,集中体现了中国梦是基于当代世界历史新特征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务实发展之路。

        首先,在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上,“中国梦”的战略目标是基于两个基本判断:一是资本逻辑驱动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的主要形态,二是借助于世界市场的普遍交往方式和全球生产分工体系,新兴国家的现代化尝试会继续推动既有现代世界格局的深度调整,并在普遍竞争关系中发展出互为前提的普遍合作关系。在这种条件下,中国虽然不具备从根本上越过这种“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而独自进入未来社会的现实条件,但中国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既有现代化模式的、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既是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也是从劳动者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而也是从人类整体的利益出发,对现代化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改造和定义。中国梦的实践是通过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途径来对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秩序进行影响和改造,进而引发新兴国家对既有现代化模式的反思和对符合不同民族特点的多种现代化道路思考。现实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民族和国家对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以及现代化问题的中国路径表示肯定和认同,这就为中华民族以中国梦和世界梦的统一性来构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各民族共享现代化成果相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就本质而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尺度的实践导向。

        其次,在对中国梦所代表的世界历史秩序与霸权主义的资本主导的世界市场秩序力量对比发展趋势的整体判断上,我们既没有对霸权主义的主导力量相对衰落和中国新兴力量的崛起盲目乐观,也没有对中国力量的相对弱小盲目悲观。我们在科学研判当代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的基础上,以“两个百年目标”为指向,统筹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线的国内外两个大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以严治党,以中华民族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世界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7.06】超越文化的资本逻辑:.. 下一篇【2017.05】生存与发展:新中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