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9.0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成就与经验
2019-12-12 13:05:58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5期 作者:杨扬 祝黄河 【 】 浏览:2996次 评论:0

    政党外交是一国执政党在同其他主权国家的合法政党或政党组织的对外交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旨在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和促进国际事务的妥善解决。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理论层面,即政党外交的概念定性、政策判断和价值取向等;二是实践层面,在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的主旋律下,一国执政党与他国合法政党或政党组织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作为党的重要战线和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不断取得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重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政党外交经验。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发展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正在经历一个从低潮走向繁荣的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创新。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型党际关系,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主要处于调整和恢复阶段;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开拓党际交流,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全面拓展并深化;21世纪以来,政党外交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实践活动遍及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日益走向全球,与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和深化了外交联系,外交成果丰硕。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中共“十四大”,这是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调整和恢复期。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工作的基本依据,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战略目标由以往的支援世界革命转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首先进行政党外交指导思想的调整,形成了新型党际关系原则,并以此指导政党外交实践。在政党外交中,对党际关系的历史问题,不计前嫌,不算旧账,持“一切向前看”的态度;强调各国党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内部的事情;政党之间无论大小、强弱等,都应该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有了拨乱反正和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有了新的实践探索,处理党际关系应遵循的原则应运而生。中共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并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在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开始着手恢复和调整与各国共产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关系的恢复,是中共调整政党外交战略后在实践中的最早实践,中南两党关系最终走向正常化,并建立了频繁性的交往。中共逐步恢复与欧洲共产党的传统友好关系,接待了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西班牙共产党代表团、希腊共产党(国内派)代表团、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等,强调分歧不会影响完全平等的党际关系,提出了处理兄弟党关系的重要原则。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了与东南亚诸国共产党的关系,中联部有关领导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单独的、一对一的方式分别与各国党进行交流,做了大量的细致性工作,解决了政党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同社会党进行接触和交往,法国社会党成为西方社会民主党中第一个同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的政党,我们确立了与世界各国社会党交往的基本原则,即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
    中共“十四大”至“十六大”,这是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全面拓展和深化期。中共“十四大”强调发展与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这是一个重要临界点。中国共产党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政党外交,发挥政党外交优势,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政党外交注入经济因素,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桥梁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与两类政党的外交关系。一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关系。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包围封锁,中共中央积极做发达国家政党工作,力图打破西方制裁和孤立。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与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的外交关系,邀请共产党领导人来华访问,推进党际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积极做好发达国家右翼政党的工作,使西欧一些国家逐步改变对华的敌视态度,发展了国家间关系。中国共产党以日本自民党为重点,大力开展对日本各政党的外交活动,使日本政府率先解除对华制裁。到1999年底,中国共产党与日本朝野各党先后建立起新型党际关系,推动了中日国家外交的发展。二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好与苏东剧变后俄罗斯各政党、东欧中亚各国政党的外交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共产党、俄罗斯农业党等建立了外交关系;与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塞尔维亚社会党、哈萨克斯坦祖国党、“新阿塞拜疆”党等建立了外交联系。此外,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与周边国家政党的关系,深化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联系,与发展中国家政党的关系不断升华。
    党的十六大至十八大,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不断实现创新式发展,逐步开创全方位政党外交新格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政党外交工作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对于新世纪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在庆祝中联部建部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对政党外交进行了质的规定性,即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党的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观察和研究世界的重要平台,成为借鉴国外经验、为中央决策服务的重要渠道”。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实践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党际高层交流日益密切,政党外交的工作面不断拓宽,外交对象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平台更加宽广。中国共产党与大国政党之间的机制化交往更为频繁;与周边国家政党的交往更为紧密;与发展中国家政党之间的交往更为稳定;与发达国家政党的交往更为自信;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交往更为亲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进入繁荣发展期。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政党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大党的风范。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政党的多边交流机制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明确指出,“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政党外交与“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形成更为紧密的联动性,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共产党在与世界各国政党交往进程中,向世界很好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了世界协调持续性发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已形成政党外交的机制化路径,促进了世界各政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主动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的战略部署,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积极发展中国软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加大了宣介力度,在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国际形象。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展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总体对外战略,为我国总体外交的发展增添了重要力量,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外交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夯实了国家关系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家关系的稳定健康持续性发展。在理论层面上,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成果主要有:
    有效区分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并对政党外交进行合理定位。政党与作为主权国家载体的政府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都具有对外职能。当一国政党上升为执政党时,其对外职能和政府的对外职能具有同向性,即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在根本方向上具有一致性,但二者在具体的对外职能分工上存在差异。如果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不能合理区分,以党的意志代替了政府和国家意志,则会严重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把政党外交和政府外交区分开来,摆正二者的位置,使政党外交服从于国家外交的总目标。从主体性来说,政党外交反映了各政党之间的关系,更多体现了各国间阶级利益或阶层利益的合作。政府外交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其主权、安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更多反映了综合性的国家利益。把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区分开来,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使政党外交凌驾于政府外交之上,而是使政党外交配合政府外交的发展,使政党外交服务于国家关系发展的目标。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是“党的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论断把政党外交提高到同我们党的事业紧密相连的新高度,因此必须将政党外交置于国家关系的总体战略布局中考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政党外交定性为“党的事业的一条重要战线”和“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突出反映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在国家发展中的清晰定位。
    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和新型政党关系思想。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由此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并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指导原则。党际关系四项原则首先用来处理与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逐渐运用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类政党的外交联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合作,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处理党际关系原则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阐释了新型政党关系的丰富内涵,即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标志着政党外交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重要指导原则。新型政党关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谋求政党外交的发展之道,为十九大后政党外交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性指导原则,是对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为世界各类政党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合作共赢之道。
    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变以往凸显意识形态的做法,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的思想,为不同性质政党提供了重要交往准则。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同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采取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的方针。这一理论成果最初用来处理与社会党的关系,随着政党外交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把它用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政党的外交联系,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政党,还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党;无论是左翼政党,还是中右翼政党等。实践证明,这一立场是完全正确的,有助于推进国家关系,增进人民友谊,维护世界和平。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中对意识形态的立场更为鲜明,首次提出意识形态不能成为发展党际关系的障碍,“意识形态不同的政党之间,应当提倡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之间,可以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进行交流与合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敲开了西方社会党的大门,与它们建立了友好联系。21世纪以来,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社会党、自由党、基民党、保守党等各类政党及政党国际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接触、交流与合作关系。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超越提升到一个新阶段,“我们应谋求从求同存异升华到聚同化异,聚利益、责任、挑战之同,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发展阶段之异,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党际关系”。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理论成就,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政党联系的广泛性、普遍性和全面性。在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思想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全球各类政党交往与合作更为广泛而深入。
    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指导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实践的发展,使其实践成果越来越丰富。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实践的发展历程,归纳和总结其成效,总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形成了多样性建设的新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政党外交方式的创新,机制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政党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与各类政党的交往,逐步形成多种途径和形式的机制化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双边机制主要有以下六种(见表1)。2003形成的“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机制是中越政党外交的有益成果,促进了中越关系的发展。2010年4月,“中美政党高层对话”机制形成,使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民主党、共和党的交往相对频繁,凸显了政党外交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2010年5月,首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已连续召开五届会议。“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是2004年3月正式建立的,旨在通过党际交流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于2009年形成,两党启动对话机制不仅是中俄政党交流方式的创新,也必将对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产生重要促进作用。“中俄政党论坛”形成于2007年5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各政党的交流合作。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已实现机制化,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是多边政党外交机制的典型代表。政党外交的机制化建设将在国际社会越来越普遍,将成为一种常态化发展路径。政党外交机制化不仅反映政党外交的发展成就,也体现出政党外交对国家关系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共产党与不同政党的机制化交往,定期举行会议,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双方政党的友好合作,推动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

    政党外交数量和质量获得迅猛发展,开创了政党外交新格局。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对象是一个扩大化的过程,并推动了政党外交数量的提升。中共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对象即“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党的十三大报告表述为“外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十四大报告把政党外交对象扩大为“各国政党”;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对象是“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十六大报告规定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对象不仅包括各国各地区政党,把“政治组织”也纳入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数量在大幅度增加。改革开放之前,同我党保持外交联系的只有10多个政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与越来越多的政党建立起外交关系,推动党际交往深入发展。通过对《人民日报》有关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归纳总结,形成了一系列数据,可以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快速发展的状态(见表2)。政党外交质量逐步提升,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政党外交新格局已经形成。所谓“全方位”,即中国共产党不仅开展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发展中国家政党、周边国家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外交实践,也同世界各类政党组织发展政党外交。从地域上来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已经涵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所谓“宽领域”,即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领域的广泛性,包括政治的治国理政、经济的交流合作、文化的互学互鉴,社会的全球治理等。具体而言,它涉及多个方面,诸如深化党际交流,促进政治引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方案;推进民心相通,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等。所谓“多层次”,即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是由中共中央领导的、地方党委积极参与的外交实践。无论是党中央、还是省、市、县等党委部门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发挥政党外交的职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的立体式政党外交体系已经生成。

    党际关系促进和推动了国家关系的发展。党际关系引领国家关系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路径。其一,与未建交国先发展政党外交,以政党外交推动政府外交关系的建立,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诸如,中国共产党与哥斯达黎加“改革2000”多党联盟、民族解放党的交往做了诸多铺垫性工作,最终促成了2007年哥斯达黎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其二,与断交后的国家发展政党外交,推动国家外交关系的恢复。1989年中国与格林纳达中止外交关系,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与格林纳达统一工人党和民族民主大会党的关系,最终促成双方于2005年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其三,当国家间关系出现倒退时,通过发展政党外交,把倒退的国家关系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国际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可能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受特定历史事件的影响而陷入发展低谷,当政府外交表现得比较脆弱时,政党外交便走在国际社会的前沿阵地,通过做政党领导人的工作,把国家关系的大局摆在突出位置,从而推动国家关系的恢复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党外交更显得重要。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
    为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政党外交的发展,必须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政党外交史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和凝练其中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为重要推动力,强调理论指导、时代特色、根本宗旨和工作方式等重要内容,形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基本经验。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政党外交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为新时代政党外交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必须坚持正确的党际关系指导原则。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属于不同的政治概念,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内容。党际关系是不同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一国内部不同政党之间的关系范畴,也有一国政党与外部世界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旨在发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各国政党或政党组织的外交联系,其本质是对外党际关系,其指导原则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提出的新型政党关系。国际关系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其处理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随着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的演变,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不仅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与国外一些政党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更进一步地处理好了与世界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不同性质政党的相互关系问题,具有鲜明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在国际社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政党的赞赏和认同。新型政党关系是全球化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些重大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处理与世界各国政党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世界各国政党需要不断追求的价值理想和利益诉求,为保障政党交流和对话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方法依据。多元化的世界,作为国际社会重要行为体的世界政党需要求同存异,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面对全球性问题的冲击,要更好地实现全球治理,需要各国政党参与其中,通力合作,取长补短,互学互鉴,推进党际关系和谐发展,促进全球问题有效善治。从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到新型政党关系,反映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党之间的外交关系不再局限于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是立足全球,以解决全球性问题为己任,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战略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宽阔胸怀和伟大格局。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是其基本经验之一。
    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引领作用,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服务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手段就是政治引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引领什么、由谁引领、怎么引领的重大问题,积极通过交往、交流、交心,实现对国际社会的方向引领、理念引领和认知引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党外交的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行,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突出党际交往的特色,推动政党外交向深层次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方向引领作用,科学解决了人类社会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基于此,政党外交始终以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目标,把这一战略构想从理论转化为实践,推动全球各类政党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在理念引领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以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重点,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框架,努力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等。中国共产党把世界不同性质的政党凝聚起来,共商世界发展大计,为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政党外交发挥认知引领功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尊重和认同。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广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政党交流治国理政经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展示自信和开放的国际形象。政党外交说到底就是做政治工作。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和“提供中国方案”来展开“政治引领”,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看重我们的大国大党地位,希望借鉴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期待我们党更多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政党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形成了立体式的政党外交新格局,这是其基本经验之二。

    必须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特色和优势,推动我国总体外交的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和优势,推动了我国总体外交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党外交工作,亲自参与政党外交实践,提出“抓政党、抓调研、抓人脉、抓形象”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政党外交的指导方向。“抓政党”,就是要做好世界各政党的工作,与世界不同政党建立不同形式的联系机制,通过高层往来、代表团互访、多边论坛等多种渠道,开展富有特色的政党外交工作。“抓调研”,就是要通过政党外交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世界各国政党的发展情况,认真研究世界各国政党体制的发展变迁和兴衰成败规律,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抓人脉”,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广交朋友,广结人缘。政党外交要做好国外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工作;做好老朋友和新朋友的工作;争取更多的国际友人,为中国总体外交的发展不断扩大“朋友圈”。“抓形象”,就是要在政党外交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政党外交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我们党和国家的真实形象,让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真正把一个负责任的大党和大国形象宣介于世界。“抓政党、抓调研、抓人脉、抓形象”是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特色和优势,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挥其作用,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党外交作为国家关系的奠基石,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作为国家关系的助推器,发挥了促进作用;作为国家关系的开拓者,发挥了桥梁作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党外交自身具有的特色与优势,推动了中国总体外交的发展,这是其基本经验之三。
    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反复实践的结果,是中共中央不同领导集体共同努力和创造的结晶,在未来政党外交的发展中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党外交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其基本经验,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继续前行,与政府外交、民间外交等密切配合,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方位发展。

改革开放 政党外交 新型政党关系 大国外交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9.05】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演.. 下一篇【2019.05】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