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21.02】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的内在逻辑
2021-05-19 08:59:51 来源: 作者:刘吉发 【 】 浏览:4802次 评论:0

       人是名符其实的政治动物,人生活在被公共权力所规制的政治世界,政治生活构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轴心所在,人类社会的政治逻辑决定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走势。人类文明的历史产生标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由隐性形态走向显性形态,人类社会显性形态的政治生活成于阶级社会。从阶级对立社会的阶级政治走 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政治,标识着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历史发展的政治逻辑。源于阶级政治的人民政治,是人民政治实践系统高度组织的政治形态,人民系统表征人民政治生活实践的最高主体。社会主义政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治,与资本主义遵循“资本逻辑”的资本政治形成了显明的本质区别,从而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历史发展的时代经典。随着我国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政治方略的历史出场,进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的实践逻辑。“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党“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原则的百年坚守,表征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治” 价值逻辑的政治践行,从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也映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基因。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人民政治理论逻辑的思想体系,“人民立场”构成了马克 思主义政党开展政治实践的基本立场,人民政治构筑了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历史发展的实践坐标。 

       一、人民政治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一文的开篇直接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文明时代的历史发展,根源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推动。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 态,从而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所在,同时又框定了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基本结构,从而表征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立体形态。人类阶级对立社会的两大 阶级,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社会载体,也是人类阶级对立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主体,从而构成了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体力量。

       阶级社会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表征,国家政权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历史生成的显著标志,人类国家形态的政治生活形成了阶级社会内在对立的政治互动。人类阶级对立社会的政治生活,历史地形成了两种 根本对立的政治形态:一种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所进行的“统治政治”,这构成了阶级对立社会政治生 活的显性形态;另一种是被统治阶级反对统治阶级所进行的“反抗政治”,这构成了阶级对立社会政治生活 的隐性形态。人类阶级对立社会“统治政治”与“反抗政治”的历史互动,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政治逻 辑,同时也建构了人类阶级对立社会的政治生态。统治阶级不仅“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同时也支配着精 神生产资料”人类阶级对立社会的“统治政治”,不仅以其刚性的暴力工具成为阶级对立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形态,而且又以其柔性的意识形态成为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自觉形态。人类传统社会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政治”,因其自身的弱势地位而具有其历史所固有的阶级局限,从而始终未能彰显出人类社会阶级反抗的组织功能,也未能形成被统治阶级政治思想的自觉形态,因而始终未能改变被统治阶级自身所处的被动地位。

       人类近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工业生产力的历史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随之确立,从而开拓了人类社会现代政治生活的历史空间,进而把人类传统政治文明推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时代高度。资产阶级 高扬自由民主的政治理念,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快速发展,也造就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政治群体,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通过资本统治社会生活的政治局面,进而彰显着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资本逻辑”。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辩证法正是如此,资产阶级的“统治政治”和无产阶级的“反抗政治”相伴而生,这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立体互动的政治逻辑,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发展的驱动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 同劳动相对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历史地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劳动异化,形成了从经济异化走向政治异化的生态体系,从而激起了无产阶级被压迫者的政治反抗,进而把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政治”推到了人类近代革命阶级“革命政治”的时代高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就从此兴起,无产阶级历史地成为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的政治主体,从而肩负起了解放全人类的政治使命。 

       “在阶级社会中,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迭不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自发实现的,而是依靠人民群众革命实践的力量完成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政治的历史源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实践展示了人民政治历史生成的政治历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实践,因此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度支持和广泛参与,从而开辟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型政治实践的历史长河。“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 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无产阶级是人类社会被压迫阶级高度自觉的政治主体,需要通过其先锋队组织——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所维护的政治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人民政权,从而把人类阶级对立社会的“阶级政治”推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政治”的时代高度,人民政治构成了人类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内在本性。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发生在阶级对立社会,这需要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勾画一条清晰政治界线,此时需要强化革命阶级的政治动力以战胜反动力量的政治阻力,因而需要凸现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阶级属性;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需要整合社会各阶级及其各阶层政治动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民族文明全面发展,因而需要凸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属性。人民源于阶级而高于阶级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践的政治主体。因此,人民政治也源于阶级政治而高于阶级政治,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 实践形态,代表人类社会政治实践不断发展的时代趋势,标识人类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实践坐标。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兴起,标志着无产阶级“阶级政治”的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建立,标志着“人民政治”实践坐标的政治确立。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阶级政治”,走向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人民政治”,构成了人民政治实践生成的历史逻辑,也代表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政治形态,这表征着人民政治历史生成的政治逻辑。人民政治成为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必然,代表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历史发展的时代高度,从而构成了人类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文明标识。

       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政治,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政治”的时代内涵,从而把人类社会的阶级文明推到了社会主义民族文明的时代高度。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形态,具有内在人民性和外在民族 性的双重属性,从而标识着“人民政治”与“民族政治”高度统一的政治形态,彰显着人类文明时代发展的民族之善。随着人类全球化时代民族政治的互动共生,社会主义人民政治以其强大的整合功能,引领着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时代潮流,从而标识着人类文明全球共建的实践路径。人民政治构成了源于阶级政治、立足民族政治、走向人类政治的文明标识,从而标识着从人类社会阶级文明走向人类社会公共文明的中介桥梁,代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实践的文明形态。 

       二、人民政治的实践逻辑

       任何系统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系,系统的自组织化必然形成其存在方式的自我结构化。人民政治实践系统的历史演进,其高度组织化必然形成自身的内在结构,从而形成主导结构核心化的政治方式,历史地建构出人类社会核心政治的实践形态。人民有机系统的主导结构,集中了人民系统发展演进的政治动能, 从而居于人民系统组织结构的核心层面,统领着人民政治系统结构的实践运行。“核心政治继承了初级形态 ‘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扬弃了其朴素自发的表现形式,实现了人类社会民主政治生活的现代自觉,构成了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高级形态”,人民政治实践系统的核心结构,是人民政治系统自组织化的必然结果,它表征着人民政治实践主体结构生成的高级形态,从而构成了人民政治实践系统无比强大的政治动能。

       人民政治实践系统的自组织化,形成了人类社会核心政治的实践形态,表征着人民政治实践活动的立体开展,进而彰显了人民政治实践系统的逻辑结构,从而凸现了人类近代社会政党政治的组织动能。核心政治作为能动要素核心化的政治方式,自身必然会产生核心要素主导化的领导力量,共产党本身就是人民政治实践 系统自组织化发展的领导主体,这正是人类社会核心政治强大动能的组织之源。核心政治标识着人民政治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组织优势,代表着人类近代政党政治历史发展的时代高度,从而构成了人民政治实践运行的存在方式,引领着人类现代文明发展实践的时代潮流。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实践,历史地形成人民政治实践系统的自组织化过程,从而标识人类社会政治实践系统开展的高级形态。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型政治实践,必然会内孕出人民政治实践系统的神经中枢,内聚为人民政治实践系统的指挥中心,从而构成了人民政治实践组织的领导力量。共产党就是人民政治实践系统内生的核心组织,她让人民群众从政治集合走向了政治系统,也“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她历史地承担了领导人民政治实践发展的主导角色,从而构成了人民政治实践系统组织结构的最高领导,立体化调控着人民政治组织系统的实践运行,全方位整合着人民政治组织系统的政治动能。

       人民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最高主体,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实践本质上是发展实践,发展实践构成了现代社会后革命时代的实践形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精准地表征了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实践的人民逻辑。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政治组织的最高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政治领导的最高主体,从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政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治,人 民是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最高主体,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政治领导的核心力量,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立体化彰显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践的政治逻辑。

       社会主义人民政治是拥有主导轴心的立体政治,也是人民政治实践高度组织化的核心政治,从而形成与资本主义公民政治的本质区别。如果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的立体性与资本主义公民政治的平面性,代表人民政 治与公民政治二者之间的形态区别;那么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的共同性与资本主义公民政治的上层性,则代表 了人民政治与公民政治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的公民政治,属于阶级对立社会资产阶级“统治 政治”的阶级形态;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政治,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民族形态。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的民族性与资本主义公民政治的阶级性,代表着人类当代社会人民政治与公民政治的显著标识。 

       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政治是立体政治,历史地形成了高于资本主义平面政治的民主方式,从而孕育出人 类社会政治生活协商民主的实践机制。如果说资本主义民主是以选举民主为基本特征的平面民主,坚守个体优先且以数量取胜的多数原则,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民主政治的初级形态;那么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以协商民 主为基本特征的立体民主,坚持群体协同进而集中统一的共识原则,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实践发展的高级形态。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发展实践的立体化转型,是对人类社会初级民主平面形态的历史超越,从而凸现了人类社会核心政治协同实践的整合功能,代表了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历史发展的时代趋势,进而彰显了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立体形态的生命活力。

       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治是人本政治的实践形态,坚守社会主义社会“为民执政”的政治理念,秉承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人民政治权力观。“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民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方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不断扬弃官僚政治的主体错位,从而把人民置于我党心中的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特质,开启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征程,这构成 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扬弃官僚政治的人民底色,从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实践依据。

       会主义人民政治是人民主体性与党的领导性的有机统一,从而凸现了社会义社会人民政治的实践特质,全方位标识着人民政治实践系统的组织动能,从而构成了社会主义人民政治创造历史的政治活力,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优势所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人民性与党性的互动交融,日益沉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治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组织形态的实践结构,这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政治高度组织的实践逻辑,标识着社会主义人民主体立体实践的政治势能。 

        三、人民政治的理论逻辑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民政治理论逻辑是人民政治实践逻辑的理性升华,人民政治的理论逻辑构成了马克 思主义学说的理性支点。当代社会人民政治的理论出场有两大来源,其一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的思想资源,其二是人民政治不断发展的实践经验。当代社会人民政治两大理论来源的逻辑交融,必然形成表达人民政治实践发展本质规律的理论逻辑。一方面,需要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政治的思想资源,把散见于马克思主义论著中的人民政治思想加工成人民政治的逻辑形态;另一方面,需要深度反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人民政治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把人民政治广泛开展的实践经验升华为人民政治的学理体系

       民政治的理论逻辑是人民政治实践逻辑的理论升华,也是人民政治实践活动本质规律的理性自觉,从而标识着人民政治实践活动逻辑内化的政治思维,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逻辑建构的思维空间。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民政治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观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逻辑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政治思想观点的学理体系。逻辑地建构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的学理体系,应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人民政治思维的四大逻辑维度。 

       其一是人民政治的实践维度。“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主体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发展实践的最高主体,人民政治实践活动的创造功能是 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本原意义。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从事政治实践活动,从变革社会生活到创造社会财富、 从确立政治理想到实现政治目标,全方位展现了人民创造新型政治生活的政治主体性,人民政治创造性构成了人民政治主体性的核心内容,人民主体所从事的政治实践构成了人民政治创造性的最高表达。人民政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维的逻辑起点,人民政治实践论表征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学理建构的第一维度。 

       其二是人民政治的认识维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人民群众的政治实践是政治认识的源泉所在。从人民政治实践走向人民政治认识,正是人民政治实践活动历史演进的政治逻辑。人民群众在从事政治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政治经验,构成了人民政治认识活动的感性形态,代表着人民政治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正是对人民群众政治实践感性经验的理论加工,形成了对人民政治实践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而表征着人民政治实践活动的理论自觉,党的理论创新则集中代表着人民政治主体的认识成果。人民政治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维的自觉形态,人民政治认识论表征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学理建构的第二维度。 

       其三是人民政治的方法维度。人民群众的政治实践,孕育了人民群众创造政治生活的政治方法,生成了人 民群众创造政治生活的政治智慧。人民群众所开展的政治实践,蕴藏着人民主体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党制定政策的“开门问策”本身就在于“集中民智”,从而展现了我党政治生活方式方法的“问计于民”。人民群众开展政治实践所运用的政治方法,代表了人民主体改造政治生活所运用的政治手段,表征着政治主体作用于政治客体的政治中介,从政治技术到政治艺术全方位代表着人民政治实践活动的方法序列。人民政治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维的精华所在,人民政治方法论表征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学理建构的第三维度。 

       其四是人民政治的价值维度。政治价值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也是人民政治实践发展的动力机制,集中表征着人民政治主体从事政治实践的目的所在。我党“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原则,框定了当代中 国人民政治实践发展的价值坐标;实现我国新时代政治理想的政治过程,承载着当代中国人民政治实践运行 的价值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治目标,表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意蕴;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寸步不让,表征着中国共产党坚守民族利益的政治底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全方位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的政治本色,同时也表征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执政的价值定位。人民政治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维的 善至归宿,人民政治价值论表征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学理建构的第四维度。 

       人民政治实践论、人民政治认识论、人民政治方法论和人民政治价值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学说“四论合一”的学理体系,同时也表征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四论合一”的理论逻辑,立体化彰显着马克 思主义人民政治理论逻辑的政治思维,标识着人类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政治本质规律的思维升华,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理论逻辑的思维沉淀。 

       四、人民政治的价值逻辑

       人民政治的价值逻辑,表征着人民主体政治生活实践活动的价值回归,代表着人类社会政治价值不断走向创造主体的回归运动,这本质上表征着人民主体从价值创造走向价值享有的价值回路,标识着人民政治自我主导价值实践的历史运动。从人类社会价值运动的过程来看,人类社会政治价值的主体回归,表现为政治主体对自身价值异化的历史扬弃,这本质上是价值创造主体与价值共享主体的历史统一。

       人民政治的价值回归,首先表现为人类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所创造的价值成果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从而形成了无产阶级价值生成实践的价值异化。无 产阶级为了夺回自己所创造的价值成果,就得推翻资产阶级所建立的政治统治,从而掀起了以夺取政权为目 的的政治革命。共产主义运动就是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实践,这本身就贯穿着 人民政治实践活动的价值逻辑。扬弃无产阶级价值生成实践的价值异化,实现无产阶级价值创造活动的价值回归,正是无产阶级开展政治实践活动的价值逻辑。 

       无产阶级的价值创造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反过来又成为压迫和剥削无产级的上层力量,从而又加重了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这正是无产阶级价值创造实践活动的价值异化。无产阶级的价值异化从劳动 异化开始,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异化的生态长链,从而表征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剥削本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正是对资本主义价值异化的精准表达,从而构成了无产阶级价值异化演进过程的理论逻辑。“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价值异化本质上是阶级异化,这是阶级对立社会价值异化的阶级本质。扬弃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异化的政治实践,需要通过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阶级实践来完成,这种阶级实践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形态扬弃无产阶级价值实践的阶级异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态,实现人民群众价值创造实践活动的价值回归,从而推动人民政治价值逻辑的历史跨越。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价值创造活动,同样存在着被利益集团所占有的政治风险。这种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变为利益集团的局部利益,也是人民群众公共利益价值异化的表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改革,在于破除官僚政治利益固化的政治藩篱,让人民群众公平享受共同创造的公共利益,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具有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生活的“获得感”。通过利益均衡而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正是当代中国实现人民群众利益共享的价值机制,从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使命。 

       果说无产阶级价值实践活动的阶级异化,表征着人民政治价值实践活动的外向异化;那么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集团异化,则表征着人民政治价值实践活动的内向异化。人民政治价值实践活动的外向异化,需要 通过人民群众的政治革命进行政治扬弃,实现人民政治价值实践活动的阶级回归;而人民政治价值实践活动的内向异化,则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政治改革进行政治扬弃,实现人民政治价值实践活动的公共回归。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不仅实现了无产阶级价值成果的阶级回归,而且实现着人民群众价值创造的公共回归,从而彰显了人民政治价值实践从阶级回归走向公共回归的价值历程,进而体现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价值创造与价值共享的主体合一。人民政治实践活动的价值回归,勾勒了人民政治价值异化从外向扬弃走向内向扬弃的价值轨迹,同时也表征了人民政治价值生活从外向回归走向内向回归的价值逻辑。 

       面对当代世界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境遇,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政治,不仅具有脱胎于阶级政治的历史 底蕴,而且又赋予了当代世界民族政治的时代意蕴。人类当代世界呈现出“资本行其道,人民被遮蔽”的政治图景,当代世界体系的中心边缘结构,凸现了当代世界价值体系资本逻辑的强大势能,因而人民政治的价值回 归具有阶级政治和民族政治的双重特性,同时也具有人民政治价值异化外向扬弃的共同特征。世界历史的不断发展使人类命运连成一体,“命运共同体,既是现实经济政治文化交融互通的真实反映,更是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共同诉求”。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建构,世界成为人类共同生存的共有家园,这种人民价值外向扬弃又具有内向扬弃的时代特质。建设人类社会价值生活“共建共享”的世界家园,是当代 社会人民政治实践发展的时代使命,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贡献给人类当代文明时代发展的政治智慧。人民政治 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性,而且又具有当代人类社会互动发展的人类性,人民政治本身具有从社会主义民族政治走向未来社会人类政治的发展趋势。人民政治内在民族性与外在人类性的有机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建构,正是以世界人民为主体坐标的全球思维,也是全球化时代人民政治价值逻辑的实践践行。 

       政治利益是人类社会政治价值的社会载体,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的发展动力。利益关系既是人类社会政治关系的客观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价值关系的社会形态,从而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价值的社会依据。 “在现实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利益恰恰构成了人民群众生活的主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与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追求利益、满足利益的实践与活动。”人民政治的价值回归是个永恒的历史过程,无论是阶级对立社会亦或是社会主义社会;也不管是民族国家发展或者是国际政治博弈,都在围绕着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利益轴心,利益逻辑本身就是人类社会价值逻辑的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治,始终坚 守“共商共建共享”的利益原则,从而构成了人类文明共建共生的价值理念,这正是人民政治实践活动引领人类文明时代发展的政治智慧;“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方略,彰显了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高度统一的人民坐标,标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族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正是人类当代社会人民政治时代发展的全球视域,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治理性思维的世界眼光。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政治的内在逻辑,立体化表现为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四大层面,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审视人民政治经典形态的四大维度,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政治生活实 践的政治逻辑。人民政治四大逻辑的四维整合,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人民政治时代发展的内在逻辑,彰显着 人类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政治的思维聚焦,映现了人类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政治的本质规律。对社会主义人民政治内在逻辑的深度反思,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的时代自觉,也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制度的治理效能,同时也能更加坚定我们坚守社会主义人民立场的政治自信。

人民政治;阶级政治;民族政治;核心政治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21.02】中国之治的国家制度逻.. 下一篇【2021.01】协商治理与社会矛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