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6年第5期】黄帅:《乌托邦》细节轶事考辨——访高放教授
2018-05-31 09:07:58 来源: 作者:黄帅 【 】 浏览:6846次 评论:0

《乌托邦》细节轶事考辨——访高放教授

黄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要:

《乌托邦》是莫尔于1516年出版的对话体游记作品,今年正好是其发表500周年,此书被视为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开端。本文就《乌托邦》一书有关的八个微观问题进行探究。第一,《乌托邦》为什么不用近代英文而用古拉丁文写成;第二,此书为什么是在比利时出版;第三,它是1516年何月出版的;第四,莫尔写成此书是必然还是偶然;第五,他是转述别人见解还是借别人之口抒发自己心思;第六,是谁把《乌托邦》定位为近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第七,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是否还有别的说法;第八,《乌托邦》是怎样在我国传播的?共有多少本中译本?弄清这八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乌托邦》及乌托邦思想的理解。

作者简介:黄帅(1989—),女,河北秦皇岛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方面的研究。

基金: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季米特洛夫政治思想与实践研究”(15CKS023)


黄帅:今年是英国人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一书出版50 0周年,此书被公认为近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起点。两年前我入学时您送给我的一批专业书籍中就有这本经典名著。今年为纪念这一盛事,经过细读这本原著,我写出《莫尔乌托邦社会主义理想及其时代价值再认识——纪念<乌托邦>发表暨世界社会主义50 0年》一文,得到了您的指导。可是我在读写过程中,感到此书内容丰富,有诸多微观的、宏观的问题存在疑惑、尚未弄清,有待进一步探究,希望您能够给以讲解、点拨。今天我先提八个微观的细节轶事来探求答案。您不仅善于从客观来把握重大问题,而且还擅长于对微观细小的问题的考证。例如:您考证出社会主义模式和苏联模式提法的由来以及苏联从1939年苏共十八大起才提出党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对于社会主义学的学科建设颇有意义。您还考证清楚三八国际妇女节不是起源于纪念1909年3月8日芝加哥女工的罢工,而是起源于纪念1908年3月8日纽约女工的罢工斗争,这纠正了我国《辞源》、《辞海》和各种书刊中长达八十多年的谬误,作为年轻的女性,对此我感到特别欣慰。

高放:我认为,进行学术研究,的确不能只关注宏观、中观的问题,也要悉心考察细小微观的问题。人们常说,细节决定历史,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只有弄清一些历史细节,才能避免历史研究概念化、空洞化,使历史具有形象性和鲜活性。但是要考证历史细节,需要下大力气和下苦功夫,需要查阅多种历史资料,需要借鉴和鉴别前人研究成果。我在考证中并非都是完美无缺的,也有过失误,这就要及时纠正,提高自己考证的严谨性,不要轻易下断语。底下我还要举出实例。

第一个问题:莫尔为什么不用近代英文而用古拉丁文写作《乌托邦》?

黄帅:先提出几个小问题吧。莫尔是英国人,但他为什么不用莎士比亚大文豪那样标准、丰富多彩的近代英文来撰写《乌托邦》,而偏偏用古老的拉丁文写作呢?他为什么不在英国本国出版,而是在比利时的卢文这个小城出版呢?

高放:看来你读书还是相当用心思的,连这两个细节都留意到了。古拉丁文起源于古拉丁人创造、使用的文字。公元一千多年前古拉丁人(Latin)因聚居于罗马城附近台伯河下游的拉丁姆平原(Latium)而得名。拉丁文随后成为古罗马帝国通行的语言文字。这种语言属印欧语系,文字是由23个字母分别拼音写成,传说由拉丁族始祖拉丁努斯(Latinnus)创造。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后,分别形成意大利、法兰西、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族各自的民族语言文字。这些民族语言文字也都是利用古拉丁文的字母另外增加和变化拼写而成。(连中世纪形成的英文也是采用原拉丁文23个字母,另增加J、U、W三个新字母而成为26个字母)然而古拉丁文在这些民族国家依然长期使用。拉丁文俨然成为这些国家文化知识界通用的、标致的、时尚的国际文字。直到15-16世纪,英国的权贵富家子弟从小就把古拉丁文作为首选外文学习。莫尔的父亲是贵族法官、富裕律师,他执意要把莫尔培养成为政法界杰出人才。他年仅4岁就被送到安东尼学校学习拉丁文,长达八年之久。莫尔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后来进入牛津大学学习两年,进而掌握了希腊文,又转到两所法学院专攻法律专业。上大学期间,莫尔就开始用拉丁文写短诗、短文。25岁至30岁之间他在从事政法工作的业余时间就用拉丁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分别撰写英王《理查三世》等多种论著。1515年,在他27岁这一年又在出使欧洲大陆途中用拉丁文写出流芳千古的《乌托邦》金书。他不用英文而执意以拉丁文撰写,显然是为了方便在欧洲大陆盛行拉丁文的法、意、西、葡等国广为传播。果然,《乌托邦》珍本于1516年12月下旬在比利时卢文小城问世后,翌年就在巴黎出版第二版,第三年又在瑞士巴塞尔出版第三版和第四版。而《乌托邦》的第一个英文译本是在1551年即莫尔慷慨就义16年之后才由拉尔夫·罗宾逊翻译出版。随后还有1556年和1597年的另外英文译本。16世纪初用拉丁文出版的《乌托邦》为何到16世纪末还有人把它翻译为英文出版呢?我认为,这除了《乌托邦》的持久魅力之外,还由于英文在16世纪这整整一个世纪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英国科技、经济、外贸、军事、航海交通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英文增加了成千上万的新词语和许多新句式,所以当时人们感到还应该出版新译本。《乌托邦》在英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莎士比亚(1564-1616)比莫尔晚70多年,莫尔及其《乌托邦》对后来莎翁的成长颇有影响。莎翁甚至还写了一个剧本,专门生动地论述莫尔生平的大事。莎翁还在他的最后一部喜剧《暴风雨》中,把共产主义视为一种向往财富公有制的人的情绪。在德国人麦克司·比尔著《社会主义通史》这部名著中还有一个目专写“莎士比亚和社会主义”(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269-273页)。

黄帅:原来是这样啊,经过您的讲解,我们就能清晰地了解莫尔用古拉丁文写作《乌托邦》的缘由了,旨在用拉丁文这种国际通用语以便于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同时也有部分原因在于经过20多年的学习和磨练,莫尔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拉丁文撰写出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了。

第二个问题:《乌托邦》为什么不在英国而在比利时出版?

黄帅:《乌托邦》首发出版为什么不直接在伦敦出版,而在比利时的卢文小城面世呢?

高放:这就要从莫尔同他的同窗密友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斯之间的密切关系说起。任何人的终生成就都不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取得的,在漫漫征程中总会而且总要得到师友、亲友、战友的鼎助、扶持。莫尔年轻时得到他的老师格罗辛和密友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斯(约1466-1536年)等人在思想和学术研究上的很多帮助。伊拉斯谟斯是荷兰人,比莫尔年长十几岁。我收藏一本英国传记作家雷蒙·威·钱伯斯著《托马斯·摩尔》大型传记,是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3年出版的,沈怀德译。书中论述了伊拉斯谟斯其人及其与莫尔的多年交往。他父母早丧。人们常说私生子特别聪明,在他身上果然应验。他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学校教育,被监护人送进天主教会的进修院学习神学数年,然后给坎布雷主教当秘书。他生性酷爱自由,善于独立思考,所以对神学的那一套说教多有怀疑。由于他从小失亲生活艰苦,所以特别同情贫苦人,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后来他到巴黎大学进修学习,大开眼界,学识大为增长,并以教会讲学为业谋生。他通晓拉丁文和希腊文,并且把一些名著从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1499年,伊拉斯谟斯第一次到英国讲学时,与莫尔邂逅相遇,两个人情投意合,交谈甚欢。从此,成为终生密友。二人虽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都反对经院神学的古板、僵化、教条,都崇尚人文主义。当时人文主义具有双重含义,广义指关怀人类命运而不墨守神学旨意,狭义指专注研究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进步作品。他们二人可以说是双重意义的人文主义契合神交的知友。以后二人时常通信,并且合力把古罗马著名作家卢西安用希腊文写的多种对话集翻译为拉丁文,于1506年结集在巴黎出版,使他们在盛传拉丁文的诸国享有盛誉。此后,他们联系更加密切,1515年莫尔受英国政府委派到比利时所属的法兰德斯办理外交商务谈判,他抽空写出《乌托邦》一书初稿。当时伊拉斯谟斯就住在比利时东部布拉班特省的卢文市(Louvian,又译卢汶、卢万),经我查世界地图,它在首都布鲁塞尔东北约10 0公里处。比利时从10世纪起就在布拉班特等地出现了一批城市,有不少荷兰人都来到这些城市定居。莫尔于1516年10月中下旬把书稿寄给住在卢文市的伊拉斯谟斯,请他联系就近在卢文找个出版商印刷此书。当时比利时的拉丁文印刷出版业的水平也比英国更高,所以《乌托邦》就在比利时首先出版了。

第三个问题:《乌托邦》究竟是1516年何月出版的?

黄帅:《乌托邦》究竟是在1516年何月出版的,现在有多种说法。据您的考证,真实的情况又如何呢?

高放:这个小问题也需要考证清楚。《托马斯·摩尔》大传作者钱伯斯说:“最后,在11月1日,《乌托邦》出版了”(1)。这里所说的11月1日出版,大概是依据伊拉斯谟斯的好友贾尔斯于1516年11月1日给卜兹莱顿的信中所说:“数日前,托马斯·莫尔这位众所公认的当代奇士送我一本他所著的《乌托邦》”(2)。贾尔斯这封信是1516年11月1日写的,不等于《乌托邦》此书就是在这一天出版的。图书通常只刊印出版年月,而不写具体日期。贾尔斯于11月1日写的信中说,“数日前”他收到莫尔送他的《乌托邦》,莫尔于10月下旬写给伊拉斯谟斯的信中也说把此书寄给他,所以我曾经推断《乌托邦》是在1516年10月中下旬出版问世的。实际上莫尔于10月中下旬送给伊拉斯谟斯和贾尔斯的只是打印的样本,并非正式的出版物。据蒲国良教授在《乌托邦社会主义首创者莫尔》一书中提供的资料说明:“11月18日,伊拉斯谟斯从布鲁塞尔致信贾尔斯,告诉他手稿已到印刷商手中。12月15日莫尔在写给伊拉斯谟斯的信中表达了盼望能够早点拿到《乌托邦》一书的急切心情。1517年1月4日,芒特乔伊告诉伊拉斯谟斯自己已拿到一册。由此推断,《乌托邦》的正式出版时间应该在12月中下旬”(3)。这样看来,《乌托邦》的出版时间有三种说法,即1516年10月、11月或12月。12月之说论据较为充分。《乌托邦》一书初版大约只印二、三百册,据说迄今只在比、英、俄等国保存有五册,原书只印有1516年出版字样,并未写出几月份出书。我还请在美国一所大学执教的长女高燕在美国查阅有关《乌托邦》的出版情况。耶鲁大学出版社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出版《托马斯·莫尔全集》,计有15卷本,《乌托邦》是其中1965年出版的第四卷。《乌托邦》拉丁文原本共有两个版本,出版过四次,第一版是1516年底由西奥多·马丁在比利时卢文出版,第二、三版是1517年和1518年在巴黎重印,第四版是经过莫尔修订、增补内容,在瑞士巴塞尔出版。

第四个问题:莫尔已是英王宠信的官员,他写出《乌托邦》是必然还是偶然?

黄帅:弄清了《乌托邦》为何最初是于1516年12月在比利时卢文最先出版之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向您请教。莫尔在牛津大学等校读过法律专业之后,于1501年23岁起开始当律师,1504年26岁继而从政,起先当选议员,1510年32岁被任命为伦敦市副司法行政官,1515年37岁进而被英国政府委派为外交谈判代表出使法兰德斯(属比利时的一个公国)。他既然官运亨通,已经成为英王宠信的官员,公务缠身,为何还能在1515-1516年写成并且出版《乌托邦》这本流芳千古的名著?这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呢?

高放:我们不能把任何事物的必然与偶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从哲学原理来说,恩格斯有一句简明而又深刻的经典名言。他于1894年1月25日致恩·博尔考乌斯的信中这样说:“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1 。简而言之,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或补充,即是说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必定要通过偶然性事件表现出来或者从偶然性事件中得到补充。那么,莫尔写作《乌托邦》一书的必然性是什么呢?我以为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他虽然身为英国政府官员,但是他又身受当时狭义的、广义的双重人文主义的影响。他既专注研究希腊文和拉丁文作品中的进步思想,又关怀人类命运与民间疾苦。他在官场中洞察到英国资本主义初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的种种弊病;他日积月累起来越来越想用笔揭露社会现状,改变社会现状。另一方面,从上大学起,他就深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理想国》的影响,还受到原始基督教中有关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当时在英国农民革命中涌现了诸如约翰·威克里夫、约翰·鲍尔这样进步的神学家。他们同情、支持农民革命,谴责封建地主阶级和专制政府的暴行,主张宗教改革,信奉自由、民主、平等和财富归公共所有。

高放:正是现实的和历史的这两大根源交植在莫尔思想深处,所以在好几年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著书立说阐发自己抨击丑恶现实、向往理想社会的心愿。自1492年冒充波兰王子的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他不时耳闻目睹一些人讲到或者在游记中记述美洲印加帝国和印第安土著的稀有的传奇故事,更使他感到是否可以借花献神、借题发挥,也采取游记形式来抒发胸臆。

黄帅:讲到这里,我要插一句,提出一个小问题。过去史书上都是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您刚才怎么说他是波兰王子,这是怎么回事?

高放:我们研究历史的人,要时刻关注新发现的史料和别人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我在今年5月22日的《参考消息》看到一篇报道。据25年来一直研究哥伦布身世的专家、葡裔美国研究员曼努埃尔·罗萨,在美国新出版的英文本《哥伦布: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书中说:依据纹章符号和历史记载,哥伦布并非以意大利热那亚商人身份受到葡萄牙王室重用,而受葡国王室信任的是在1444年被土耳其人打败的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儿子。父子俩人逃到葡萄牙马德拉群岛隐居,与葡萄牙王室一直保持着亲密关系。随后,波兰王子吉斯蒙多死于一次海难。恰好这时热那亚商人航海家哥伦布来到葡萄牙。他巧妙地冒充这位刚死去的王子,得到葡萄牙王室的信任和重用,接受他为王室特工,并派遣他到非洲去探险寻找一条通往东印度群岛的新航路,以打击葡萄牙的海上竞争对手西班牙,占领新的世界市场。歪打正着,哥伦布终于在航海中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可以说,15世纪西欧葡、西、荷、英诸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彼此间海外竞争的加剧和航海业的应运崛起,这是当时迟早会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必然性,而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成功则是其偶然性。这个偶然性就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黄帅:那么,促使莫尔写成《乌托邦》的偶然性又是什么呢?

高放:那就是1515年5月5日莫尔以“国王使节”身份被派往法兰德斯(比利时境内)为政府进行商务方面的外事谈判。经他密友伊拉斯谟斯写信介绍,他到安特卫普名城后结识了伊拉斯谟斯的另一位密友彼得·贾尔斯。两人会面一见如故,交谈甚为投机。莫尔在比利时逗留半年多,外交商务谈判是马拉松式差事。所以,他时常有空到贾尔斯处促膝交谈。正好他在贾尔斯家邂逅遇到从海外归来的葡萄牙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三人相聚数日,他们洗耳恭听希斯拉德滔滔不绝地畅谈海外仙岛种种奇闻轶事。莫尔听得如痴如醉,神采飞扬。事后经过他奇思畅想,妙笔生花,在1515年下半年和1516年上半年先后写出了《乌托邦》书稿的第二编和第一编。如果莫尔没有听到希斯拉德口若悬河般讲述海外见闻和感受这种偶然之事,那就不会在1516年年底出版《乌托邦》这本金书。所以,我认为巧遇希斯拉德就是莫尔写成《乌托邦》这个必然性的偶然性表现形式和补充。莫尔不是单纯记录希斯拉德的谈话,而是补充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并且显示出才华横溢。

第五个问题:《乌托邦》仅是转述别人见闻还是假借别人之口抒发自己的心思?

黄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第一编和第二编开头都特别标明:“杰出人物希斯拉德关于某一个国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英国名城伦敦的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知名人士托马斯·莫尔转述”。现在中外学者都有人认为:莫尔这样声明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让读者相信书中所说都是真人真事,或者是莫尔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迫害。其实希斯拉德其人、其口述的内容都是虚构的,甚至有人说连拉斐尔·希斯拉德这个姓名都是莫尔用希腊文虚构的。莫尔是借别人之口,抒发自己的心事。您同意这个看法吗?

高放:我不以为然。我们只要细读莫尔、伊拉斯谟斯和贾尔斯三人之间的多次通信以及他们给别人的信,都可以证明确有希斯拉德、贾尔斯与莫尔三人多次交谈这件真事,难道他们三个人约定胡编滥造、弄虚作假吗?从《乌托邦》戴镏龄译本前面所列《托马斯·莫尔向彼得·贾尔斯问好的信》以及书末附录一所列《莫尔和伊拉斯谟斯书信摘录》可知确有拉斐尔·希斯拉德对他们二人讲海外奇闻轶事这件真事。我在这里还要从台湾出版的《乌托邦》中译本中引用一封人们罕见的书信为证。这就是贾尔斯于1515年11月1日于安特卫普写给法王重臣、著名政治家卜兹莱顿的信中这样说到他读《乌托邦》一书之后的感想:“作者的文笔如此鲜活有力,读之犹如观赏一幅画作,读其文犹如历其境,而非仅平铺直述。我数度捧读,都觉得乌托邦活跃在纸上,生动如真,犹胜听闻希适娄岱(即希斯拉德)的口述(当时我就在摩尔身旁)。”接着贾尔斯夸奖希斯拉德是说故事的能手,他有说故事的天分。然后贾尔斯又说:“我必须强调摩尔超凡、绝对可以信赖的记忆力,能够过目不忘,一字不差地复述他听到的事;另外,摩尔聪明过人,完全明白一般人所不察的社会乱源之所在,以及未来的改革愿景;再者他的文字稳健有力,又兼备拉丁文的澄澈、活泼的风格,以及丰富的内容。这些特色出于一个平时公私两忙的人更叫人佩服”(5)。这岂不是既充分肯定了希斯拉德所讲故事的真实性,又赞扬了莫尔稀世卓越的才能?这也就说明了莫尔《乌托邦》的出版是必然性的偶然性表现形式和补充。尽管《乌托邦》的内容是来源于希斯拉德口述的故事,然而这部金书从书名到内容都是莫尔抒发其人文主义情怀、阐发其社会主义理想的锦上添花、流芳千古的极品。

第六个问题:是谁把莫尔的《乌托邦》定位为近代社会主义的起源?

黄帅:还有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清,社会主义这个名词是在《乌托邦》出版287年之后即1803年才在欧洲书刊上出现,其原意是指与个人主义对立的思想。直到19世纪20-30年代法国圣西门派、英国欧文派才开始把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思潮和社会制度的名称。究竟是谁最早把莫尔的《乌托邦》定位为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起源?究竟谁是近代世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早的代表人物?马克思于1873年在《政治冷淡主义》一文中指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圣西门等人)”,“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6) 。恩格斯于1874年在《德国农民战争》序言中也说过:“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7)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是把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判定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并没有把16世纪初的莫尔说成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始祖。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高放:把社会主义明确作为与资本主义对立、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来使用,的确是起源于19世纪20-30年代圣西门派和欧文派的期刊中。但是就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诸如谴责、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社会财富归社会公有,劳动者集体劳动、集体生活、缩短劳动时间,对劳动者实行按需分配,维护全体劳动者权益,实行劳动者民主自治,民主选举选出各级领导人,消除城乡对立、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立,实现男女平等等等,的确早在《乌托邦》一书中都已经最早提出。所以,后人常把《乌托邦》当成近代社会主义的起源。据查现有文献,最早把乌托邦与社会主义者联结在一起的是法国经济学说史学者日洛姆·布朗基,他于1839年在其创始性著作《经济学说史》中,提出:“乌托邦社会主义者(utopian socialist)的新概念”(8)。九年之后,即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为世界第一个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第三章中明确提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上中学、大学时学过英文和俄文,后来又学过一点德文和法文,在《宣言》中,“空想的”一词德文原文就是Utopistische,英文是utopian,法文是utopiques,俄文是утопия,在西方文字中都是用的“乌托邦的”。可见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这部纲领文献中第一次正式公开认定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起源于莫尔的《乌托邦》。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其他著作中还多次提到莫尔及其《乌托邦》。例如,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三处提到莫尔。他说:莫尔是“最初研究政治经济学”(9) 的名家之一;“托马斯·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一书中谈到,有一个奇怪的国家在那里,‘羊吃人’”(10) ;马克思还引用了《乌托邦》英译本第41-42页一大段原话,说明英国的圈地运动曾经造成几百万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贫困的难民中有720 0 0大小盗贼被处死。11 恩格斯于1876年准备写作《反杜林论》时也说:“纯粹善良的愿望‘正义’的要求。但是,托·莫尔早在350年以前就已经提出了这个要求,始终没有实现”12 。至于你刚提到的马克思说过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第一批社会主义者以及恩格斯为什么强调“德国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三个的肩上的”那段话,那是因为乌托邦社会主义从1516年莫尔出版《乌托邦》之日起,经历了大约330年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从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和手工工场初期采取文学游记形式描绘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境;第二,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大发展时期,乌托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进而采取法律规定和法理阐述形式;第三,只有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和机器生产时期,乌托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提高到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高度来阐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以恩格斯才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继承了三大空想家的合理的科学成分,同时又批判了他们的空想的错误。莫尔的《乌托邦》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种种理想的描绘;还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应该说,莫尔是近代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理想的杰出思想家,《乌托邦》是他描绘社会主义理想、阐发社会主义思想的杰作。摩莱里和马布利是最早提出乌托邦社会主义法典和法理的法学家。而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则是第一批提出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家。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也肯定了近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莫尔的《乌托邦》。他这样说:“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五百年时间。“1516年英国人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深刻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开山之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 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是又一次肯定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

第七个问题:关于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创始人,是否还有别的说法?

黄帅:国内外学术界是否还有人否认莫尔是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首创者?

高放:学术研究由于各个学者从不同视角观察问题,常有不同见解与观点,这是正常现象。为了辨明是非、增进共识,就需要开展百家争鸣,互相探讨,这样学术才能繁荣,人们的认识才会提高。如果在某些问题上难以取得共识,也要互相尊重,不要对不同观点上纲上线,乱扣帽子。我收藏有世界社会主义史的三、四十种新旧图书。粗略考察这些论著,对世界社会主义史的起源的不同说法,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促使我们去深入探究世界社会主义起源问题。

高放:有一种观点是从广义来考察世界社会主义的起源。在20世纪影响最大的大概是美国学者雷岱尔的《社会主义思想史》(1927年英文版)和德国学者麦克司·比尔著《社会主义通史》(1929年柏林德文版)。前一本书有四种中译本,我收藏有两种,即郑学稼译,作为社会科学名著译丛之一,由黎明书局1933年上海出版,一大厚册,共956页,约60万字;另一译本书名为《社会主义史》列德莱著,沈嗣庄译,商务印书馆作为“万有文库”之一种于1937年出版,分为六个分册。本书第一篇是乌托邦社会主义及其先驱,前三章介绍了公元前8世纪的阿摩司、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柏拉图及其后继者,第四章就是莫尔及其《乌托邦》,用12页篇幅作了评价。郑学稼的译本还增加了较多注释,并附有16张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照片作为插图。第一张就是托马斯·莫尔双手交叉、目光炯炯的玉照,这是中国读者第一次在中文书中见到了乌托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图像。德国学者麦克司·比尔的《社会主义通史》,曾于1929年民智书局第一次出版中译本,译者胡汉民,书名为《社会主义斗争通史》,是从英文本转译的,到1958年又有嘉桃、启芳从德文原本翻译的,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书中分为五卷,即古代、中世纪、近代、1750-1860年时代和现代。本书也是把莫尔的《乌托邦》作为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滥觞。中国学者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出版的社会主义史专著也大都以莫尔的《乌托邦》作为社会主义史的开端。如吴黎平著《社会主义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30年版),首先用19页篇幅评介莫尔及其《乌托邦》。孙倬章著《社会主义史》(商务印书馆1924年初版,1926年再版,1933年三版),第一章理想社会主义,在柏拉图之后就是写莫尔。

高放: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有三位著名的英国学者都不承认莫尔的《乌托邦》是近代社会主义的起源。在这里我要举出他们相距近百年之久出版的三本有重大影响的著作为例。第一本是克卡朴著《社会主义史》,英文本最早是1892年版,后来又有190 0年版,1906年版、1909年版、1913年版,中译本是李季依据1913年版翻译的,1920年10月作为新青年丛书的一种由新青年社出版。毛泽东于1936年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曾经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争斗》和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3。这本书对社会主义的起源是从圣西门和傅立叶写起,只字未提莫尔。第二本是柯尔著《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社会主义的先驱者,1953年伦敦版,中译本由何瑞丰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书中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格拉古·巴贝夫写起。第三本书是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2011年英文版,中译本是吕增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版。著者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著有“年代四部曲”等四部煌煌巨著,即《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综述近现代一百多年世界风云变化的历史,本书是他最后一部力作。他于2012年病故,享年95岁。他在本书中否定莫尔的乌托邦小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他说:“现代社会主义既不是起源于柏拉图或者托马斯·莫尔,也不是起源于康帕内拉。”“事实上,莫尔的书名《乌托邦》成为了用来描述任何勾画未来理想社会尝试的术语。”“乌托邦并不是选择不当的名称。”“乌托邦——必然是共产主义——文学在18世纪的流行使人们非常熟悉这些著作。”14霍尔斯鲍姆是把莫尔的《乌托邦》看作是一部有历史影响的文学作品,并不认为它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他很奇特地提出,正是法国的卢梭的平等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大有影响。他明知卢梭并非社会主义者却又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了解的那种共产主义把平等作为它的核心口号;卢梭则是这种共产主义的最有影响的理论家”15

高放:很有意思的是上述这三位英国学者克卡朴、柯尔和霍布斯鲍姆,他们是先后三代人,相隔有上百年之久,却异口同声否认莫尔是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却又不约而同地一起主张近代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法国人,然而他们又各自选中了巴贝夫、圣西门或卢梭。我们不能指责他们数典忘祖,忘记了16世纪初英国的先贤莫尔。作为严肃而又有重大学术成就的学者,他们都是认为莫尔的《乌托邦》只是文学作品的描绘,够不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当然,我还发现,也有英国学者肯定莫尔对社会主义的贡献。例如,《人民英国史》的作者莫尔顿在《英国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一文中明确指出:正是莫尔的《乌托邦》,“在这部杰作中,第一次出现了许多社会主义思想”16。我们认为这个说法是符合实际的。我国学者的著述也有否认莫尔是社会主义思想创始人的。我还收藏一本王德周著《社会主义史大纲》,1933年益群学社出版。该书第一章把巴贝夫、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视为初期社会主义者,只字未提莫尔等人。

第八个问题:《乌托邦》是怎样在我国传播的?它共有几个中译本?

黄帅:两年前您曾送给我《乌托邦》一书,是1960年戴镏龄的译本,前几个月您又借给我读1935年刘麟生的译本,我读后感到刘译本在某些方面比戴译本好。“乌托邦”一词,我们都知道,早在1898年我国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出版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中就已提出,“乌托邦”(utopia)这个意译与音译巧妙结合的新译名,随着《天演论》风靡全国,很快就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可是为何《乌托邦》一书直到1935年才有刘麟生的第一个中译本出版呢?

高放:《乌托邦》主要是第一本生动、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弊病,又是第一本形象、全面描绘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的精品。它在英、法、德、西、俄、日等国出版各国的译本,大体上都是随着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运动起步晚。所以《乌托邦》的中译本也较晚出版。从我收藏的1987年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选编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资料选辑之二,可以查到,我国是从1903年起才在翻译出版日本人的著作中开始提到莫尔的《乌托邦》。最初译为:“睦喀之《优特悲亚》(音译)”、“德马斯穆尔之《无何有乡》”,“德摩斯摩儿著《华严界》”(用佛教理想的“华严界”来意译《乌托邦》)。我国报刊上第一次刊登译介莫尔所著《乌托邦》的文章是1903年2月16日发表于《译书汇编》第二卷第十二期的马君武翻译的《社会主义鼻祖德麻司摩儿之华严界观》。文中用3千多字转述《乌托邦》的内容。文末作者赞扬说:德麻司摩尔者,实仁慈之社会改革家也,实人群历史上之社会罪恶大批评家也,实提出新社会大理想家,实共产主义之开辟大祖师也。”这里用“大批评家”、“大理想家”、“大祖师”这样三个“大”来肯定托马斯·莫尔的历史地位。到1919年五四运动后,我国书刊开始较多介绍国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于是,才涉及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例如1920年5月1日在《解放与改造》第2卷第9号上发表绍虞写的《社会改造家传略穆尔》,第一次介绍了莫尔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文中说:“在柏拉图以后,空想的社会主义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穆尔。穆尔于《乌托邦》一书中“大阐明他理想之主义。”1921年8月15日《改造》第3卷第12期刊登大泉译《乌托邦丛谈》,第一次摘译了《乌托邦》一书第二部分。到1935年才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刘麟生译的《乌托邦》全译本问世。我于1956年秋后在北京东四隆福寺旧书店购得此书。前几个月借给你读的就是这个译本的1965年11月台湾商务印书馆的重印本。1956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戴镏龄译的《乌托邦》是第二个中译本。1935年刘麟生的第一个中译本的确比第二个中译本要更好。差别就在“汉化”与“欧化”之分。近代我国学人翻译外国社会科学与文学作品素有“汉化”与“欧化”两派。汉化派主张译文是供中国人读的,句式和用词要符合汉语习惯,这样可读性强,便于中国读者理解。欧化派强调要忠实原文,这样便于中国读者汲取外文长处,增长见识。以《乌托邦》为例,对于乌托邦岛各级行政领导人,刘麟生按中国用语译为村长、乡长、里长、市长,而戴镏龄则按英文原文音译为“飞拉哈”、“格朗特”、“摄护格朗特”。为避免读者不明白其涵义,引用者还要加注说明这些名词的大体涵义。《乌托邦》中译本,我搜集到的共有二十种之多,除了刘麟生和戴镏龄这两种译本之外,其余大都是仿译本,另有台湾译者出版的四种中译本。我准备另写《莫尔著<乌托邦>在中国的传播》一文,对这二十种中译本进行述评。

黄帅:今天我们交谈的有关《乌托邦》一书的以上这八个微观问题,增长了不少见识,加深了对《乌托邦》一书的理解和认识。我把上述八个问题的答案简述如下:第一,莫尔用古拉丁文而不用近代英文写作《乌托邦》的缘由,主要是便于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第二,由于《乌托邦》书稿完成后,莫尔将其邮寄给卢文市的好友伊拉斯谟斯,请他联系出版商印刷此书,这是出于就近原则,并且考虑到当时比利时的拉丁文印刷出版业水平高于英国,所以首先在比利时出版。第三,《乌托邦》是于1516年12月下旬在比利时出版的。第四,莫尔写作《乌托邦》既存在必然性也存在偶然性。历史的和现实的根源交植在莫尔的思想中是莫尔写作《乌托邦》的必然性;莫尔被派往法兰德斯进行外事谈判期间,邂逅葡萄牙航海家希斯拉德则是写作《乌托邦》的必然性的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第五,《乌托邦》是转述别人真实的见闻,同时这部金书从书名到内容都是莫尔在抒发其人文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理想。第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这部纲领文献中第一次正式公开认定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起源于莫尔的《乌托邦》。第七,虽然学界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莫尔是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但国内外学界仍然存在否定“莫尔是近代社会主义首创者”的观点。第八,我国是从1903年起才在翻译出版日本人的有关社会主义的著作中开始提到莫尔的《乌托邦》,截止目前共有20种中译本。我想把我们的对话发表出来,也许对读者更加深入的研究《乌托邦》有一些好处和启迪。

注释

11参见《乌托邦》,梁怀德译注,台北联经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页。

22参见《乌托邦》,宋美璍译注,台北联经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33蒲国良:《乌托邦社会主义首创者莫尔》,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年版,第66页。

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49页。

55宋美璍:《乌托邦》台湾联经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0-11页。

6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80、37页。

78[英]G·D·H柯尔:《社会主义思想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10页。

89 10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2、827、845页。

9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4页。

1013毛泽东:《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1114 15[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第15、19页。

1216[俄]普列汉诺夫等:《论空想社会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63页。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高放先生《社会主义研究》论文专辑 下一篇【2017年第5期】高放:《国际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