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8.04】试析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人民性”
2018-10-15 09:51:50 来源: 作者:储峰 张希中 【 】 浏览:2600次 评论:0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体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心向背、人民诉求的问题, 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多次部署意识形态工作, 一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要求。他深刻阐述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 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 为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人民性”的内涵及其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意识形态建设, 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一以贯之的要求, 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为人民担当、与人民共治, 体现出习近平在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人民观”。

(一)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指明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19”讲话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2·19”讲话中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详细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坚持党性和人民性。这就澄清了在意识形态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个很大误区, 即坚持党性还是坚持人民性的问题, 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姓党, 关键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站稳政治立场”:就是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1“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1, 要做到“三个坚定”:“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 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树立“两个坚决”:“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性原则, 体现党的意志, 反映党的主张, 都要有看齐意识,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到坚持人民性, 就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3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切实解答了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在我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人民群众经过长期探索而形成的,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与社会共识, 其本质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即党性与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和根本要求, 具有相互联系、紧密交织的内在规定性。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看,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 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与坚持真理的党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 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 党性始终寓于人民性之中, 人民立场是党性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这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 也是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重要判断, 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了根本原则。

(二) 为人民服务和担当, 强化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的执政理念, 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 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4用“为人民担当”的新理念赋予“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担当精神, 勇于担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新时代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尤其需要担当精神。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了重要阐述, 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可以说, “发挥意识形态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功能, 不仅没有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而且具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之间的内在契合、有机统一。”6这样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又不是一帆风顺的, 而从来就是风高浪急, 永远不会风平浪静。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打赢这场复杂严峻的斗争, 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正因为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要求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部门和干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他要求, “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 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7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 他又提出了48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 要求“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8奉献给人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心聚力、汇智聚才。

同时, 进入新世纪以来, 各国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愈演愈烈, 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不断挤压我国主流价值观和话语权的施展空间, 从国内国外、网上网下等多方位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发起各种冲击与挑战。因此, “宣传思想阵地, 我们不去占领, 人家就会去占领。”9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阵地意识, 必须全党动手, 主动占领主阵地。他把重不重视、善不善于抓宣传思想工作, 作为判断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的重要标准。他要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 带头阅看本地区本部门主要媒体的内容, 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媒体的导向, 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强调在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斗争中, 所有领导干部都不能作旁观者, 有关党委必须第一时间表明态度等。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真正承担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1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 以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智慧和勇气, 敢于亮剑, 敢于直面问题, 牢牢掌握复杂局势下的意识形态主动权、话语权, 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服务和担当的精神, 强化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 与人民共治, 加强网络空间建设, 明确了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

失去制网权就会丧失执政权,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 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判断道:“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2正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互联网治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围绕凝聚互联网治理的强大正能量, 他指出:“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 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 动员全国各族人民,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3要求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 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共治思想, 调动多方力量共治互联网, 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网络生态环境的治理中来, 共同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借助互联网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在他看来, “网民来自老百姓, 老百姓上了网, 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 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4他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经常上网看看, 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 了解群众所思所愿, 收集好想法好建议, 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5。习近平总书记将在互联网平台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 他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练就这一基本功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还指出, “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 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 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6这一论述, 实质上明确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领导干部关注网民诉求意愿, 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 这是掌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切实之策, 能有效地将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从分离走向融合与共振。更为重要的是, 与人民共治互联网, 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新变化, 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意识, 提高不断满足群众需求的实践能力, 想人民之所想, 急人民之所急, 解人民之所困, 切实践行党的宗旨, 才能将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在价值导向上逐步达成共识, 共筑同心圆。

二、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人民性”的理论渊源与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观”, 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出发, 其内涵丰富、逻辑严谨, 体现出理论上的承续拓展, 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当代性。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人民性”的继承与发展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根本特性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可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彻底的革命精神, 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和自由服务, 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而又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正是如此, 它才得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拥护, 成为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意识形态。人民在社会发展与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衡量意识形态进步性的重要标尺, 人民是意识形态建构的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 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 强调了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 要在“人民”上下功夫, 围绕人民进行意识形态工作, 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民, 一切都是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和考虑的。

(二)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筑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现实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为全体人民创造全面发展更好社会条件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为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三个层面既各有侧重, 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内涵。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因此,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一环, 也是我国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改革开放4 0年来的发展, 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更加开放的社会结构, 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 这对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与开放社会价值观念多样性提出新要求, 迫切需要精神旗帜、思想引领、文化导向, 迫切需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建设, 就是在主流价值框架下, 尊重我国客观事实, 从实际出发, 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 构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心理上和价值上的认同, 从思想意识上掌握群众参与政治的愿望, 把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群众的创造性实践,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这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相一致, 与“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人民一起努力, 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奋斗目标相一致。

(三) 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 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已成为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 越来越有国际影响力, 但在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领域与西方一直处于对立状态, 那么中国在西方意识形态中自然成为对西方霸权最具威胁的国家。正如美国政治学者拉斯韦尔所言:“在任何地方, 西方文明的行动主义、战斗精神和地方观念都结合在一起以压倒一切持反对态度的人们。”2因而, 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地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一方面挖空心思地想要搞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搞臭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又大肆宣扬和渗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图谋扰乱我国人民的思想、搞散我国人民的人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建设, 就是做好争取民心的工作。“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是任何统治阶级和政党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 就是一部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 领导人民群众争取自身利益的奋斗史, 更是一部不断赢得民心的历史。因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意识形态建设, 才能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 才能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克服和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袭, 抵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 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人民性”的根本要求和基本路径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根本的不同, 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以维护、实现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因此, 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和核心理念,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一) 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敢于为人民担当,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强化领导干部敢于为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 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 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 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1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 做强网上正面宣传,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2

当前, 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国际上鼓吹中国应该搞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自由观等, 鼓吹历史虚无主义, 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及曲解、消解中国梦等。国内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与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产生的叠加效应明显, 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发生多元分化、多重裂变、多种并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道德基础、减缓社会矛盾的任务加重。一些固有的传统观念被解构, 一些新生的观念在涌现, 被解构的得不到重塑, 在重构的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和完全到位, 导致一些人的危机感、模糊感、不确定感加重。于是乎, “嘲笑崇高、拒斥理想、虚无历史、摧毁理性者有之, 颠覆基础、抹平本质、消解深度者有之, ‘突出学术、淡化政治’者有之, 怀疑‘马经’、迷醉‘中经’‘西经’者更有之。”3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鉴于此, 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敢于亮剑, 敢于担当意识形态工作“领头羊”的重要责任, 要旗帜鲜明地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线, 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对于错误思想, 要及时澄清, 要有担当政治之责, 不能为了“爱惜自己的羽毛”、想做“开明绅士”就去当“老好人”, 整天“一团和气”“敷衍塞责”。要站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的高度, 积极与异质意识形态进行正面交锋、讲事实、据理力争, 进一步增强履职尽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能力, 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敢于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 以最大程度地消除误解、负能量,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的主动思维,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动设置能力。他在“8·19”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 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 注重抓基层、打基础, 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 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4他在“2·19”讲话中强调:“要推动融合发展, 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 从时度效着力, 体现时度效要求。”5他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说:“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 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 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 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6领导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树立主动思维,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动设置能力, 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我们要主动回应国内国际社会热点话题。新媒体时代, 国际问题国内化, 国内问题国际化, 我们应当统筹国内国际舆论引导两个格局, 主动回应国内国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主动提升国内国际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和引领力。我们要用自己的话语主动定位、塑造自我形象, 积极传播和塑造自己的国际角色、身份和责任, 系统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鲜明特色以及全球贡献, 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 牢牢掌握中国发展进步的阐释权、话语权。同时, 对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议题, 应该积极主动地表达中国观点, 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氛围, 展现中国视角、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彰显中国价值。

(二)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坚持正确导向,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建设,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 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就是要牢固地站在全党立场, 牢固地站在全体人民立场, 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 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1。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把人民的呼声作为首要信号, 在工作内容上多反映人民需求, 体现人民群众的诉求意愿, 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全面体现导向要求, 不断提高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管理科学化水平。导向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灵魂。在社会转型期, 多元的社会思潮不断产生, 正确的社会思潮与错误的社会思潮相互冲突, 积极的社会思潮与消极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在这样的情景下, 党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要全面体现导向要求, 坚持正确导向, 科学管理、强化管理, 不断提高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管理科学化水平。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 维护社会稳定。要“在多元中立主导, 在多元中谋共识”, 防止是非不分、美丑不分的现象发生。要在面对重大是非观的问题上不模糊, 做到是非分明、旗帜鲜明。导向是全方位的, 不仅要占领“传统媒体”, 以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和政治功能作用,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传播正能量, 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还要占领“新媒体”, 发挥新媒体在话题设置、舆论宰制方面的优势地位, 提升意识形态传播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要统筹两个舆论场建设, 从战略高度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 从‘你是你, 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2的现代传播体系和平台。要尊重意识形态工作规律, 尤其是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要充分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创新传播方式方法,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 了解目标受众的基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需求、利益诉求乃至信息接受习惯, 在服务人民群众中体现导向, 反映人民的心声,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 坚持群众路线, 凝聚共识,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制胜法宝。在革命战争年代,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和平建设时期,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凝聚共识、锐意进取的力量源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应坚持运用好群众路线这一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的执政理念, 体现了一个政党群众观的坚定与执着。联系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 我们更要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要从人民群众的视角来认知意识形态的形成, 主动适应大众接受意识形态的习惯与选择心理。与此同时, 也要在实践层面为人民大众的参与提供一个现实的空间和可能性。人民群众是我们关怀的对象, 也是我们的依靠力量, 我们要依靠人民聚集力量、凝聚共识,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坚持在网上走群众路线, 实现网上与网下充分联动、协调共治互联网, 凝聚人心。一是领导干部要“常上网看看”, 了解群众的诉求意愿。互联网是一个传者与受者多向交互的平台。领导干部多上网,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 才能有效开展群众工作。二是关注网络舆情, 实现网上网下充分联动, 协调共治。海量的网上信息纷繁复杂, 大量突发性、相关性因素使网络舆情异常复杂多变, 这会导致网民的集合行为产生大量的非理性情绪。这些非理性情绪从网上会蔓延到网下, 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我们要在网下多做工作, 多掌握应对突发舆情的监控与引导的方式方法, 更多的是要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群众在互联网上各种行为, 做到网上与网下充分联动, 协调共治网络舆论生态, 从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论述, 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观”, 表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复杂局势的高度清醒, 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高度自觉, 对统一意志、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高度责任, 是对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和党的意识形态战线增强坚守阵地意识、提高看家护院本领的基本要求, 是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复杂性和规律性的基本方法, 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

注释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第154页。

2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第332、334页。

3 (5)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第154、153、155页。

4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第21页。

5 《习近平谈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 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09日。

6 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 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第79页。

7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21日。

8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16年05月19日。

9 [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 陈峰译,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6年版, 第31页。

10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6日。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第335页。

12 6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第336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第411页。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第169页。

15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杨昌裕译, 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第134页。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第156页。

17 (6)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6日。

18 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 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第57页。

19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21日。

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第333页。

2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第154页。

2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205页。

2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第69页。

习近平; 意识形态建设; 人民观; 人民性;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8.04】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探.. 下一篇【2018.04】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