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21.01】人民至上与实干为要: 百年大党永恒的价值理念与奋斗本色的双向互嵌
2021-03-16 15:13:16 来源: 作者:叶本乾 方素清 【 】 浏览:4400次 评论:0

       中国共产党富有使命型政党的特质。坚持人民至上,勇于实干为要是中国共产党的高尚品质。中国共产党100年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不断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推进实干为要的奋斗本色双向互嵌的光辉历程。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政治立场;实干为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本色,在践履实干为要的生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内化为使命型政党行动自觉的必然要求,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依靠人民和服务人民有机结合,紧跟时代变化,扎根中国大地,实干为要,大胆实践探索,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人民至上与实干为要: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底色及其展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及其内在规定性,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含特质是肩负不同时期的特定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就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将实现不同时期的特定历史重任作为自己的内在使命,彰显了其使命型政党的特质。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首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远大理想追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坚定紧紧依靠人民来坚守初心和使命,始终将人民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根本力量。
       “使命型政党是指其产生及发展是为了承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赋予其的特定历史使命的政党。”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创制的百年历史,究其根本是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开辟了根本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是典型的外源性现代化国家。鸦片战争极大改变了传统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当时仍处于传统社会的中国人见识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强大威力,于是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的主张,由此拉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序幕,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现代政党领导,无法真正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勇担了这一重大使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探索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新型政权。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将谋求人民的根本利益贯穿于始终,体现了使命型政党的根本属性。正是源于为劳苦大众谋求解放的使命和担当,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不畏艰险地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探索现代性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当代中国全面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排除一切思想和体制束缚,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辩证联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我们踏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富裕幸福,同我们的党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党肩负着新的伟大历史使命。”这个伟大历史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人民一道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更大的气魄勇于担当新使命,全面深化改革,破除由西方资本主义逻辑中所孳生的作为主体的人及其社会关系的异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巩固人民的主体地位,从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重大目标和抓手,推动经济社会新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崇高使命和理想追求是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进程中演绎为二重重要逻辑,一方面,在理论上把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解放的追求内化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马克思主义对现实人的关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实践上把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实干为要的行动准则,任何价值理念只有从内在理念转化为外在行动才能真正推动历史进步。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为鲜明品格,从人民利益出发,勇于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伟大成就并呈现鲜明的特征。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的本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解人民之所困,实现全体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是现实人的问题,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了唯物史观的合理内核——现实的人这个关键,声明“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可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内在规定性和永恒的价值追求。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只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造福作为最大责任,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既通过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因此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成功探索和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坚持实干为要。实干为要的本质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敢于担当作为,勇于自我革命,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历来只有与人民一致的利益,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没有自身的私利,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切实发展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实干为要,勇于改革和创新,大胆探索与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奋斗姿态,推进中国不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实干兴邦”表明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肩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任。为此,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容错与纠错过程中不断前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探索实践和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人民至上与实干为要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相互转化,相辅相成。任何一种价值理念只有转换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上的探索才得以真正内化为实践上的自觉行动。人民至上内在地要求、规定和推动实干为要,实干为要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内化为使命型政党行动自觉的必然要求,实干为要是保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落到实处,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至上的时代内涵的根本途径;人民至上是实干为要的政治基础和价值旨归,实干为要则是人民至上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和真正抓手。一方面,如果不坚持人民至上,实干是空虚的、是无明确目的;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的深度,如果只坚持人民至上,不落到实处、不顾实干,那就是空谈,空谈就会误国。因此,只有推进人民至上与实干为要的有机统一,实现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与实干为要奋斗本色的双向互嵌,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人民至上:百年大党永恒的价值理念追求及其践行机制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内在驱动力是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基于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通过有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将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有机结合,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党的工作基本目标和重要使命。“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依靠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中国共产党人在战略布局、制度安排、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等方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使命进行了实践性转化,推动了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基础之上,才创造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个伟大壮举。党和国家的根基在人民,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决定性力量在人民。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不断探索和形成了良好机制。
       一是理论武装与学习机制。理论武装与学习机制是人民至上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开创并不断推进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理论武装、学习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系列活动:从革命时期著名的“延安整风”,到新中国成立后持续地整党整风运动,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相继推进,采用个人自学、领导领学、主题学习、集中研读、专家辅导和研讨交流等多种有效学习方式和手段。建立了党员自学和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了党员干部培训、理论宣讲和基层党组织集中学习制度,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学做结合,形成自觉,实现了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有力推动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是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是人民至上的过程优化保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工作方法和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总结出来并不断完善的一条基本经验和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坚持群众路线,核心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要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再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通过网上政务专栏、政府微博、党群互动论坛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公共活动提供了表达渠道和平台,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给予了人民群众更多参与的机会和权利,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落到实处。
       三是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干部担当作为机制是人民至上的强力主体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干部担当作为机制不仅规范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明确领导干部责任,还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人民至上价值追求,发扬奋斗实干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从而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埋头苦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对标对表,用实际行动带动了其他党员学习和实践,增强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能够按规则办事,按照制度行使权力,以严明的制度确保党的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强化了对党员干部的历练,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畅通干部成长通道,把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使党员干部敢担当有作为。
       四是共商共治共享机制。共商共治共享机制是人民至上的重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特征。人民参与社会治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推进共商共建共治,完善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保证。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共同富裕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真正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中国传统社会“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追求共同富裕目标结合起来,追求建立没有剥削的共同富裕社会。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了制度前提和体制机制安排。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个阶层进行友好协商,不断凝聚共识,形成共识型决策;全体人民共同参与治理,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让人民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
       三、实干为要:百年大党发展历程的奋斗本色彰显机制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每个人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仅是理念上的坚持,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不断探索实践赋予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由近代积贫积弱到现今的壮大繁荣,凭借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融入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之中。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实践,最终走出中国革命的现实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继而循序渐进地对经济、社会进行改造,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对社会各方面的制度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紧抓发展是第一要务,最终摸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实干为要的主要经验和机制。
       一是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坚持实干为要的前提和基础,是获取有效信息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及其结果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取真实意见,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公共政策并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通过集体调研、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民意、反映民情、汇聚民智。会不会调研、懂不懂调研、愿不愿调研,不仅反映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内风气,最终动摇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党的执政根基。因此,要不断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推进调查研究制度化经常化,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二是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是坚持实干为要的必经阶段,是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的实践要求。把“摸着石头过河”上升到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历史发展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尊重基层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精神,不断试验、试点、总结经验再推广运用,从而不断积累成效的过程。从有效做法上升为公共政策,再上升为制度,最终成为法律,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因此,“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小范围试验与大范围推广辩证统一、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和声音,近代以来,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的重任,而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不断努力。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不断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干出成效。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切实把握战略全局和历史发展趋势,将问题与目标有机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科学统筹,认真谋划,确保取得实际成效,在逐步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步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真正完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中国仍处于不断探寻有利于现代化强国建设、发展的进程中,未来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至上与实干为要的有机统一、双向互嵌。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的深化。要保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真抓实干,将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转化为现实要求,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实干实现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才能做到主动地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和顺应民意,才能结合实际,有效防止各种各样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只有在实干中始终将人民放在首要位置,才能在深入调研和社会实践中制定出增进人民福祉、有利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求真务实,有效防止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空转、无法落地;只有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实干为要的实际行动相融相嵌,才能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在实干中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实干为要 机制联结 双向互嵌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21.01】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革.. 下一篇【2020.06】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