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事,实现伟大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党的建设。深入探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理论内涵,理清整个布局的逻辑结构,准确把握整体布局的时代特点,对于有序推进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布局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九大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对新时代党建设布局进行充实调整,由“五大建设”充实调整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5+2”新模式,并且赋予了新内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党的建设丰富经验基础上,根据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下的新担当新作为而规划的新布局。
(一)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确保党的团结统一、行动一致
政党本质上属于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指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建党的历史经验总结,是由党的属性所决定的根本性建设。
没有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政治建设为先导,就不可能完成党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民的政治方向,坚守赤诚为民的政治初心的奋斗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能否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围绕着“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的政治建设目标,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举措: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完善和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修复党内政治生态;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政治上审视、从政治上解决党内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腐化堕落的领导干部,深刻剖析政治上出问题是滑向犯罪深渊最根本的原因;明确在新时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根本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治上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
(二)思想建设是塑灵魂,确保党的初心使命永不改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特定的思想意识才能完成特定的历史使命。革命导师告诫我们:“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在创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思想建设是毛泽东开创的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优良传统。1929年12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就直接提出了革命队伍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时代任务。延安整风运动本质上是一场全党的学习运动,就是要统一全党思想,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被习近平总书记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理想信念的坚定,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锻炼,甚至是终其一生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三)组织建设是强肌体,确保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从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开始,就非常注重党的组织建设,提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成为劳苦大众的核心,就必须把党自身建设得坚强有力。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成功的实践。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创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了对党的组织建设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对于干部问题,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论断,“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九十多年来,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组织严密是重要保证。”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要求融进党建工作的各方面:一是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的新要求;党中央先后印发了系列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全面系统地规划了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程。二是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明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标准,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检查一系列条例规定,努力锻造能够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干部队伍。三是坚持不懈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把这视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
(四)作风建设是塑形象,确保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概括出了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并深刻地阐明了其中的内涵、作用和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多次要求党的高级干部重温《甲申三百年祭》,提出决不做李自成,并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作风建设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坚持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工作指针。作风建设长抓不懈: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群众的八项规定,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顽症痼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查少数领导干部奢靡享乐、超标超配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借婚丧喜庆敛财等问题;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点查处乱作为、不担当问题,纠正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党员意识不强、看齐意识淡薄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使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继续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党中央通过整治“四风”起到了徙木立信的作用,把纠正“四风”的要求直接载入党纪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同时列为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的重要内容,使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五)纪律建设是党的生命线,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管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之所以说共产党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就是因为他们有铁一般的纪律,有钢铁般的意志,最无私无畏。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就有对纪律建设的明确规定。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对党的基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具体化为“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毛泽东同志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
党的纪律包括丰富的内容,贯穿于管党治党的全过程,其中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内容。纪律建设紧扣全面从严治党,在范围上覆盖了全党上下,在领域上涵盖了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党的纪律关键在于执行。“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纪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视之为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把纪律挺在前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一大贡献,是管党治党的理念创新。
(六)制度建设是为行为立矩,确保用法治思维和手段管党治党
强调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之中,既回归了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定性,更凸显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在党的各项建设中的地位。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按照效力位阶的维度,“可分为四级:党章,除党章外的中央党内法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制定的党内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制度建党治党新征程,逐步实现党的建设规范化和程序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有关规定,先后出台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 年)》,统筹推进立改废释工作,党内法规制定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制定和修订了18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法规制度。2019年9月,党中央对2012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做了重新的修订,新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对党内法规工作进行了全链条的制度规范,必将有力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七)反腐败斗争是祛蠹健体,确保党内纯洁的政治生态
腐败是社会毒瘤,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具杀伤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正是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九大规划的党的建设新布局,明确把反腐败斗争包括其中,提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反腐利剑高悬,一场“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斗争全面深入展开,重拳“打虎”“拍蝇”“猎狐”,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下大力度整治“四风”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形成反腐败震慑效应;随着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实施和新一轮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完成,一个“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已完整建构,一体化推进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成效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必须一刻不停歇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才能营造和保持党和国家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新时代党建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
新时代党建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完整严密,缺一不可。党建新布局遵循着党的建设主线展开,按照党的建设目标要求设计,构建起了完整牢靠的建设体系;明确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为党的建设立起了能经受任何风浪的“定海神针”;以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五大建设为基础和支柱,构成了党的建设那沉甸甸的“压舱石”;驰而不息奋起反腐败斗争的“金箍棒”,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亮剑,切实把党打造成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有力领导核心。
(一)以党建主线和目标为基准,搭建稳固的从严治党管党架构
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探索的结果,是深刻地总结百年党建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结果。总要求开宗明义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围绕目的和根本,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了“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其并列,这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必须精准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提升来进行,围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来展开。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是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新的党建伟大工程的最终检验标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执政党的形象和结果,“人民衷心拥护”是党的力量源泉,“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固有品质和优势,“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是党在长期执政进程中的必然要求,“朝气蓬勃”是党必须始终具备的精气神。所有这些,就是要确保把党建设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有力领导核心。
(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筑牢党建新布局的“定海神针”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我党的立党基础,是党的性质、宗旨、原则和方向在履行使命过程中的外在特征,对党建新布局起到覆盖全局、纲举目张的作用,是党建新布局的“定海神针”。在深刻地考察了党的自身建设的现状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楚地认识到,正是由于管党治党上的“宽松软”才会导致党内存在诸多问题,根子还在于政治上的“宽松软”。这也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滑向犯罪深渊的深层次原因。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根本的治理之途就是要使全党始终保持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使政治建设真正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在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
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这是我们党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制定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对党的政治建设做了系统的阐述和规范:思想建设必须围绕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展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组织建设必须突出政治功能和严格政治标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作风建设就是要坚守党的政治立场;纪律建设就是要用严格政治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制度建设必须置于党的政治建设框架之内,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反腐败斗争,就是要正风肃纪,清扫政治灰尘,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基奠,构筑党的建设“压舱石”
思想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布局中处于前提性、基础性的地位,起到中心支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和根本经验。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夯实党的思想基础,为党坚守初心使命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
党的领导力源于深厚的组织基础,组织建设是党建新布局的重要支柱。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各级地方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必须保证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每个党员都是党的战斗员,必须坚决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只有组织健全有力,才能保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顺利开展,才能为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现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建新布局的又一重要支柱,与党建布局的其它方面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作风建设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外延体现,党的作风好坏,关系到我们党员能否与人民建立和保持紧密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员干部能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关系到党组织能否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关系到党的各项纪律和制度能否执行。“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纪律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建新布局的另一重要支柱。纪律建设的外延,在范围上覆盖了全党上下,在领域上涵盖了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纪律建设的根本是要发挥纪律的强制约束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防止党员干部擅权、越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散落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纪律要求整合起来,形成了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新的纪律制度体系。通过严格执纪、抓早抓小,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挺起来,使广大党员真正敬畏纪律、遵守纪律,充分发挥了纪律的惩戒、震慑和遏制作用,对从严治党管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制度建设是为行为立矩,是新的党建布局的又一重要支柱。治国有常,治党重纲。制度治党,实质就是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对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起到规范和引导功能;根本是把党的建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升华、固化为制度,更好保障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求就是要在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立制立规,使从严治党做到有法可依;就是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切实营造全党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使制度成为硬约束,保证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目标的实现。
(四)以驰而不息坚持反腐败斗争为保障,确保党的肌体强壮健康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从党的内部和外部保障党的肌体不受侵蚀,保障在严峻考验中茁壮成长。“只要我们始终不忘党的性质宗旨,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就能够形成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反腐败斗争与党的其它方面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不可或缺。政治建设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政治标准和政治保证,确保全党的集中统一、令行禁止;思想建设使全党同志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组织建设为反腐败斗争提供组织保障。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反腐败斗争是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总之,反腐败斗争同党的各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实现不敢腐的目标,从体制上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从理想信念上构筑不想腐的堤坝,才能不断地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三、党的建设新布局的时代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百年大党。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来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加强顶层设计,提出并周密部署了新时代的党建新布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是新时代党建布局体现的第一个特点。所谓继承性,是指新时代党建布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成果,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丰富经验。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和以农民为主体、小资产阶级像汪洋大海的国度,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历史任务,在延安时期更是以整风运动的党内集中教育形式,解决党内存在的党风、作风、学风不纯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基本内容的党的建设基本布局。到了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建设新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5+2”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我们党近百年探索的跃升,充分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
所谓创新性,是指新时代党建布局对以往的党建布局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鲜明地突出出来。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针对党内比较突出存在的“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把“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树了起来,找准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把“反腐败斗争”从“反腐倡廉”中独立出来,体现了“倡廉”是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凸显了党在“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尖锐严峻的形势下,坚持“反腐败斗争”坚定决心。
(二)全面性与重点论相统一
新时代党建布局的七个方面,贯穿于党的建设实践全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怎样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时代党建布局的七个方面,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主有次,各有侧重,体现了工作重点。政治建设必须摆在首位,要以党的政治建设来统领党的各项建设,党的其他各项建设都要服从于党的政治建设,从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来推进党的其他各项建设。重中之重是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思想建设是灵魂,作为“精神之钙”决定了组织成员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理论支柱”明确了党的建设目的和方向,作为初心与使命的奠基决定了党的纯洁性;腐败问题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三)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非凡理论勇气、高超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赤诚为民情怀,铆住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着眼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形成了立意高远、观点鲜明、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党建思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就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地位。党建的总体布局就是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建新布局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征程新使命的主动回应,也是对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新格局新考验的主动回应。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在逐渐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间,但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从我们党的自身状况来看,依然存在不少损坏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短板”,依然存在思想松懈、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等影响党凝心聚力的“缺口”,依然存在小团体主义思想以及信仰弱化、思想腐化的“漏洞”。新的党建布局,就是要靶向式精准解决这些阻滞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发挥的“短板”、“缺口”和“漏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内集中教育,就是一次“坚持问题导向,真刀真枪解决问题”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决定,就是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