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23.02】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多重面向
2023-08-31 16:48:19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2期 作者:王建国 唐辉 【 】 浏览:9771次 评论:0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多重意蕴,它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和克服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密钥,也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更是引领社会革命发展的核心要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多重意蕴蕴含着理解党的自我革命内涵的双重视角,即政党发展的视角和社会发展的视角。从这两大视角出发,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超越性引领、适应性变革和革命性锻造三种面向。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三种面向之间是一种联动机制,超越性引领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根本面向,适应性变革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重要面向,革命性锻造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基本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必须多重面向协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关键词】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党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强调了“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党的自我革命一经提出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是研究党的自我革命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这一问题,学界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是从精神层面来解读党的自我革命的内涵。一些学者认为,党的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基因,这一精神基因表现为彻底的革命品格和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改革取得成就的精神支撑。二是从实践层面来解读党的自我革命的内涵。一些学者认为自我革命是指拥有使命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自我革命要革除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党的自我革命不仅要“革旧”,而且要“守正”和“鼎新”,认为党的自我革命是“守正”“革故”和“鼎新”相统一的过程。三是从社会革命的角度来解读党的自我革命的内涵。一些学者聚焦于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在中国的政治框架中,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密切联系,要注重从社会革命的方面去理解党的自我革命,认为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在党的建设方面的推演和映射。

在既有研究成果中,从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解读党的自我革命本质上是立足于党自身发展去理解党的自我革命,这有利于描绘出党的自我革命的基本轮廓、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本质,但却忽视了自我革命的目标维度及其功能效应;而把党的自我革命理解为社会革命在党的建设领域的推演和映射,一定程度上抓住了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及其功能,但是又忽视了自我革命对于社会革命的相对独立性。新时代,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多维度深化对自我革命科学内涵的研究。

  一、理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两个维度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多重意蕴,它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克服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密钥,也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更是引领社会革命发展的核心要义。我们可以从政党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维度来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一)从政党发展的维度理解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指拥有使命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它要革除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其目的是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及党的团结和统一,进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根据这一定义可以看到,党的自我革命更多的是一种组织内的变革,因而更多的体现在为了实现党的目标,党组织内部的渐进式组织变革,遵循的是党的建设的规律。从这个方面来说,党的自我革命的本质是“主体在主动意义上和自觉意义上的自我扬弃,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本质决定了其表现形式必然首先聚焦于政党自身的发展。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治实践来看,聚焦于政党发展这一维度的自我革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虽是新时代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但其作为一种实践,从建党之日起就已经开始,因而党的自我革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和现实的,呈现出历史性、实践性的特征。基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换言之,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集中表现为全面从严治党。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聚焦于全面从严治党,是因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越发艰巨,执政的环境越发复杂,执政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只有贯彻“全面”和“从严”的要求,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进一步凸显,党执政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够逐步得到解决,党的宏伟目标和崇高使命才有可能得到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集中表现,是新时代自我革命实践的鲜活体现。

其二,克服大党独有难题中的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大党独有难题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党情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众多,组织规模巨大,组织体系复杂的现状使党的发展面临着独有的难题,这些难题概括起来主要有:维护党内的团结的难题、确保思想统一的难题、协调党内利益矛盾的难题、勇于自我革命的难题等。其中党的自我革命作为大党的独有难题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大党具有得天独厚的执政资源,很容易因为拥有众多的执政资源而忽视了自我革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根本性意味着只有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大党的独有难题才能够找到破解的答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自我革命又构成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路径和方法。

当然,无论是全面从严治党框架中的自我革命,还是百年大党独有难题中的自我革命,所解决的都是政党自身发展的问题,都是为了维持政党组织自身存在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种行为。中国共产党的这种行为由于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都具有彻底性、全面性,因而使行为本身具有了革命性。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革命性成为了区别其他政党组织的根本标志。

(二)从社会发展的维度理解党的自我革命

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综合性变革,既包括生产力的发展,也包括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既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的变革,也是生态文明体制的变革。它不只是某个要素、某个方面的改变,而是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结构各个要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根本变革,意味着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明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从本质上来说,党的自我革命并不天然地与社会革命联系在一起,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不同的逻辑。在中国的政治架构中,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沟通社会和国家的桥梁,更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开展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因此党的自我革命就其最直接的理论内涵而言,主要体现于“两个伟大革命”方面。理解党的自我革命不能脱离社会革命,从社会革命的维度理解党的自我革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引领社会革命中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中的自我革命是指要始终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发展,本质上是立足于政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来认识自我革命。就政党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并非自然发生的,而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只有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先进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够顺利进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政治保障。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障,也是推动中国社会革命发展的政治保障。所以党的自我革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中国社会革命发展与否,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发展的动力源。

其二,“破解历史周期率”中的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实质上是在探讨中国共产党如何有效执掌国家政权,实现长期执政的问题。早在延安时期的“窑洞对”中,毛泽东就指明,“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党的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经验时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作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民主”这一答案的继承和发展。延安时期,将“民主”视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实际上强调的是执政基础的问题,只有广泛和深厚的执政基础,只有保障“人人监督和人人负责”,党的政权才不会丢失。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是一个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答案,因为党的自我革命不仅仅涉及执政基础的问题,还涉及到党的执政方式、执政方略等问题,只有确保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稳固、执政方式民主、执政方略科学,才能够确保党的执政能力强大,进而才能够保障党的执政地位稳固,才能够实现长期执政。

如果说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自我革命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中的自我革命是从政党自身出发来理解自我革命,涉及的是政党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那么引领社会革命中的自我革命和跳出历史周期率中的自我革命就是从社会发展的维度来理解自我革命的,涉及的是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表明了可以从政党发展和社会革命发展两大视角理解党的自我革命,也揭示了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多个面向。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要立足于这两大视角,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多个面向。

  二、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多重面向

从不同视角考察党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向。立足于社会发展,党的自我革命呈现出超越性引领和适应性变革的面向;立足于政党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呈现出革命性锻造的面向。

(一)超越性引领

立足于社会发展的视角,党的自我革命首先表现为超越性引领的面向。这种超越性的发展是指中国共产党能够依据客观实际条件,把握历史发展趋势,通过自我革命的形式,确保党始终处于时代的前列,勇立时代的潮头,引领社会革命的状态。就其主要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也即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情况,把握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时代主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这种理论上的创新不仅是对实践的总结,而且还是对实践的批判性反思,是超越实践的发展。而就理论创新的结果来说,党的二十大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上的创新,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占据理论制高点,始终以先进的理论引领社会发展。其二,中国共产党的制度革新,也即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治理的需要,主动变革和创新党的各方面制度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在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也在不断推动着制度变革,进行着组织体系的革新。虽然在制度革新上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适应性的变革,但是一些制度上的创新和党的组织体系上的创新,仍然能够对实践的发展产生先导性的作用,也体现出了自我革命超越性引领的面向。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超越性引领的面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这一面向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其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马克思主义不是局限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立足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去透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必须立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时刻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其二,这是由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崇高使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地肩负着实现生产关系与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把这一崇高使命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双重意蕴的伟大使命。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自己的使命,就要具备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适应性变革

社会革命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导致的,社会革命一旦启动,往往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而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特别是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超大型政治组织,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可能会出现组织的变革跟不上社会革命速度和要求的情况,进而使我们党面临来自社会革命的考验。我们党所提出的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以及外部环境的考验一定意义上就是来自社会革命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社会革命发展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制度上的变革和组织上的调整就是一种适应性的变革。这种适应性的变革也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一个重要面向。就其本质而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适应性变革的面向反映的是基于社会结构变化所进行的政党功能调整的问题,是从中国共产党政党功能方面来界定党的自我革命的。一般来说,任何政党都具有利益整合、利益代表、政策制定以及政治社会化四大基本功能,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政党的功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必须在推动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强化政党的基本功能。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多元、党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这就要求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利益代表功能、政策制定能力以及政治社会化能力不断增强。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一论断实质上强调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本质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积极变革和革新党的各项制度以及党的组织体系,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更加有效地发挥。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所体现出来的适应性变革的面向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逻辑所决定的。就社会革命发生的逻辑而言,列宁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就意味着社会革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他领域内的一切革命都是社会革命的伴生物。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救亡图存的需要。换言之,中国社会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直接由国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而是在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因此,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肩负起了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双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承担历史责任的态度,形成了一种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动性,即历史主动性。这种历史主动性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断调整自身发展,只有如此,中国共产党才不会在社会革命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自身被消灭和被抛弃的危机。

(三)革命性锻造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性锻造面向是指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自我反省,及时发现阻碍自身发展的思想意识和体制机制,进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克服的行为。就其本质而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性锻造的面向聚焦于政党自身发展,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升华自身能力的实践。从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党内政治生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纠正党在决策层面所出现的失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从而确保党的事业顺利发展。二是通过开展正确的党内斗争,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先进性、纯洁性。三是按照党章和各种党内法规要求,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清除和惩治党内腐化变质分子,保证公共权力正确运行,保证人民利益不受损失,保证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四是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党的组织和党员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等等。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表现出革命性锻造的面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国共产党先锋队性质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性锻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队是对共产党内在性质的集中概括,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治理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特殊的逻辑”。先锋队政党治理的严格标准就表现在政党治理过程中的“从严”和“全面”,而政党治理的特殊逻辑就表现在先锋队政党是以自我革命进行革命性锻造,从而保持先锋队政党的先进性。也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二十大又提出了“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断。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需要具有革命性锻造的面向。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赋予了党领导核心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地位,决定了党的自身建设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换言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因此,革命性锻造在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是中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其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呈现出革命性锻造的面向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独特性所决定。历史和实践已经表明了社会主义发展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模式,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事业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独特性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就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进行革命性锻造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当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呈现出来的革命性锻造的面向虽然体现了政党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是放置于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中,这种内涵式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延展性的效应。换言之,随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革命性锻造效果不断加强,党的自我革命的适应性变革以及超越性发展的面向就会越发突出。

  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多重面向之间的内在联系

立足于政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视角,可以发现党的自我革命呈现出超越性引领、适应性变革、革命性锻造三种面向。就三者的关系而言,党的自我革命的三种面向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种联动关系,即党的自我革命同时包含着超越性引领、适应性变革和革命性锻造的面向。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来看,党的自我革命的三种面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侧重点各有不同,使党的自我革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社会一盘散沙,发展极为缓慢,亟需出现整合社会的主导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党的思想理论、组织体系、制度构架都处于建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需要整合社会力量、重建社会秩序,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和构建党的组织体系、创新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因而党的自我革命更多的展现出的是一种超越性引领和革命性锻造的面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一方面,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的解放,促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整个社会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各种体制机制已经建立,党的思想体系、组织构架和制度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党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因而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更多的体现的是适应性变革的面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改的多是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不少触及深层次社会矛盾,涉及利益关系调整……是难啃的硬骨头”,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稳中求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方针;而就党的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已经建党百年有余,执政也有70多年,党的基本制度已经趋于成熟,因此在党的建设和发展中克服路径依赖,重新激活党的革命精神,以规范和法治的形式执政成为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课题。在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党的自我革命的侧重点又回归到超越性引领和革命性锻造的面向。

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三种面向不仅在不同历史阶段侧重点不同,在同一历史阶段中的三种面向的地位也不尽相同。这具体表现为:其一,超越性引领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根本面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表明共产党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正是由于这种先进性,使共产党不同于其他工人政党,更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政党。先进性成为了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党的自我革命从最终目标上来说就是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先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能够引领和推动社会革命的发展。而保持这一面向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否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其二,适应性变革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重要面向。相较于超越性的引领,适应性的变革更多的是在强调党的自我调适,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依据,及时进行理论上的调整和实践上的探索与改革,克服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出现的机制运行钝化等问题。缺失了适应性变革这个面向,党的自我革命很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使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受到威胁。其三,革命性锻造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基本面向。革命性锻造所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要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积极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自身存在的错误。革命性锻造的面向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中最底线和最基本的面向,无法实现党的革命性锻造就没有办法做到超越性的引领和适应性的变革。

  四、三个面向协同发力,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三个面向意味着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全面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不同面向,三个面向协同发力。在发挥超越性引领的面向上,要以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的发展;在强调适应性变革的面向上,要注重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要求和最近目标为导向;在注重革命性锻造的面向上,要持续关注组织肌体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

第一,坚持“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既是对中国实践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具有超越性引领的面向,这一面向集中体现在党的理论创新方面。因此,要凸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超越性引领的面向,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就当下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实践,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中国具体国情、中国共产党党情的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同时也包含着对新时代社会革命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和深刻把握。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推动新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自我革命超越性引领的作用,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时代潮头,不断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深入推进。

第二,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使命,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全面领导水平。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适应性变革的面向,社会革命发展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对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需求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要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自我革命一方面要适应社会主义革命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肩负起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自我革命要不断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新时代以来,党的自我革命要围绕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而展开。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同其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是大规模、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现代化。这就意味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务艰巨、使命崇高,也就要求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长期执政的能力和全面领导的水平,确保中国共产党能够适应和承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

第三,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为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筑牢坚实的组织基础。无论是从何种角度来解读党的自我革命,始终不能改变的是党的自我革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治行为,其行为的后果直接作用于党自身,进而才作用于社会发展。因而,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党自身。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还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前提条件。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坚决进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和政治功能,还要确保从严治党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完善党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让党的革命性锻造越发有效。

第四,聚焦“两个伟大革命”的整体性,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协同推进党自我革命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经验的决议》把坚持自我革命视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凸显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意义。就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而言,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一个有机整体,离开党的自我革命就无法理解中国社会革命的发展逻辑,离开了社会革命无法准确把握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因此,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仅要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上下足功夫,还需要抓住社会革命发展的主线,这样才能在党的革命性锻造、超越性引领与适应性变革三重面向中协调推进政党发展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23.03】官员问责难题与西方话.. 下一篇【2023.02】治理耦合与主体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