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8.05】“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 印尼实施中华侨华人的作用
2018-12-29 17:19:30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5期 作者:宋 灵 【 】 浏览:2893次 评论:0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应邀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国积极行动、共创美好未来八个方面阐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提出了倡议的具体规划,即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到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与此同时,印尼的佐科总统在2014年东亚峰会上提出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并相继推出了整合海洋渔业部门为海洋事务统筹部、设定了“八大项目”和“六大经济走廊”、制定了“海上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等保障战略构想实施的举措。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两者互补性较强,高度契合。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优先考虑印尼是有着必然性和可行性的:首先,印尼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首选国家。它扼守马六甲海峡,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贸易枢纽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为集中的国家,也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将印尼作为倡议实施的重点合作国家有利于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东盟乃至亚太地区的实施。其次,中印(尼)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政治安全合作稳步发展。中印(尼)两国自1990年恢复外交关系后,两国领导人互访接触频繁,分别在2005年建立了中印(尼)战略伙伴关系和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次,中印(尼)双边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提高,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国连续多年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印尼最大的出口国。2017年,中国和印尼双方贸易达到633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印尼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和重要的双边贸易伙伴1,双边经贸合作飞跃发展。最后,中印(尼)两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将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推进建设。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高度契合,两国在2015年3月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中印(尼)两国一致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和佐科总统倡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高度契合”2。两国的设施联通与发展海上交通基础设施、贸易畅通与保护经营海洋资源、政策沟通与进行海上外交高度对接,两国可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深化两国的贸易往来,增强双方的政治互信,实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印尼华侨华人是中印(尼)沟通的桥梁也是倡议在印尼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厘清印尼华侨华人在参与倡议实施时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可以为中国政府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有效开展侨务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一、印尼华侨华人是倡议在印尼实施的重要参与者
    首先,华侨华人在印尼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在倡议实施中具有天然的优势。目前印尼约有1000万华侨华人,占印尼总人口的5%。3印尼华侨华人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信奉着团结互助、勤劳刻苦、敢拼会赢的经商理念,有着雄厚的产业、丰富的智力资源、国际化的生产营销网络、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和沟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拥有着文化、科技、经济等众多资源和优势,他们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可成为倡议实施的智囊团,帮助中国企业厘清印尼国内的政治走向、政策动态、经济发展状态等,避免中国企业盲目投资,降低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风险。印尼煤炭大亨、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纪辉琦曾说,“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的职责就是介绍中国企业到印尼去发展,帮助中国企业选择印尼合作伙伴,保障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利益。”4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后,他曾指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印尼每年建设用钢约2000万吨,印尼国内每年钢产量才800万吨,他愿意牵线搭桥促进两国进行产能合作。纪辉琦熟悉两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能够向中方企业提供在印尼投资发展的相关政策信息及注意事项,为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发展牵线搭桥,减少两国合作阻碍,是倡议在印尼实施的重要参与者。
    其次,印尼华侨华人是印尼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早期的华侨华人移居印尼给当地人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印尼早期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印度尼西亚的杜板就是爱尔郎卡王朝为表彰华侨华人的杰出贡献而以华语“杜板”命名的。5华侨华人在印尼绝大多数以经商为生,经商范围广泛涉猎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实力雄厚,经营范围广阔,少部分华商甚至将企业发展成大型企业集团,在某些行业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在印尼本地乃至世界都颇具影响力。在苏哈托时代,华商企业的总资产就已经占印尼总资产的25%~35%。根据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2011年公布的全球富豪榜显示,印尼富豪总共有15人上榜,华侨华人就占了其中的8个席位;在2015年《福布斯》发布的印尼富豪排行榜中,前20排名中有10位华侨华人上榜,80%的印尼华侨华人都有自己的产业。华侨华人促进了印尼国内经济繁荣发展,是衡量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印尼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华商对印尼国内需求起到了较强的平衡作用。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国土分散,这必然加剧了对小商品经济的需求,印尼华商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售卖,很好的弥补了这一需求。华侨华人在印尼经营范围广,涉猎广阔,“印尼华商中约有170名大企业家,5000名中等企业家,25万名零售商、饭馆和商店经营者。”1这25万的华商遍布印尼各地生产经营手工业、售卖小商品,是印尼经济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印尼实施面临的挑战
(一)中印(尼)贸易不平衡的影响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中印(尼)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向印尼输出的商品以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为主,中国从印尼输入的商品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贸易差额特别是印尼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逐渐扩大。据印尼中央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印尼对中国出口107.32亿美元,同比增长53.01%,占印尼出口总额的12.65%,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上升;印尼自中国进口18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9%,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两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中国仍然是印尼的第一大进口国。2
    首先,部分印尼人将中印(尼)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归结于中国倡议的实施。中印(尼)贸易互补性较强,但在纺织品、鞋业制造业、五金制造业等方面存在着竞争性。随着中印(尼)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入,中国商品大量涌入印尼,对印尼纺织品等制造业产生巨大冲击,部分印尼媒体、官员、企业家误认为中印(尼)两国贸易实质上是中国对印尼进行的商品倾销,要求印尼政府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个别人甚至将印尼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问题归结为中国商品倾销。3其次,中印(尼)贸易不平衡易给别有用心者歪曲误解倡议实施真实意图以可乘之机。“中国威胁论”在印尼仍有着一定的市场,中印(尼)贸易不平衡易加剧印尼民众对中国及中国提倡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疑虑。如果中国不重视解决中印(尼)贸易不平衡的现状,易给别有用心者歪曲误解中国的机会,目前已经有个别媒体将倡议实施的真实意图误解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或“全球化的2.0版”。最后,中印(尼)贸易不平衡有可能导致印尼民众对倡议实施的不认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印尼实施主要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必然会涉及到拆迁补偿、土地征用、环境保护等棘手问题,与印尼本地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易引起本地居民的不满,从而加剧印尼居民的排华厌华情绪,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排华反华事件的发生,给印尼华侨华人的处境带来了挑战,也给倡议的顺利实施增加了挑战。随着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加大,印尼国内在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爆发了大规模抗议中国劳工在印尼工作的争议事件,2016年印尼网络疯传有1000万中国劳工抢印尼饭碗的谣言,导致印尼国内部分原住民误以为印尼国内就业难和失业率高是中国大批劳工来印尼非法务工导致的。佐科总统亲自出面辟谣,指出根据印尼政府统计,在印尼的中国劳工人数约2.1万人,谣言疯传的1000万人是印尼政府给中国游客造访印尼旅游的指标数,4这才缓解了印尼国内对中国的不满和疑虑。

(二)印尼民众对倡议认同度不高
    随着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周边国家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产生了疑虑和担忧,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印尼的实施也同样会面临着来自印尼大学学者、智库专家与战略研究者发出不信任、疑虑、质疑的声音,他们直接将“一带一路”丑化为有着军事目的、对全球和平稳定产生威胁的新殖民主义。5与此同时,印尼民众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度有限,据《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报告》显示,印尼在63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第五,这与印尼政府积极对接倡议的态度极不对等。1 中国需要在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方面加强与印尼特别是同印尼民众的沟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印尼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印尼民众对中国认可度不高受多方影响:第一,印尼国内受极端伊斯兰组织和域外势力、排华历史事件的影响,“反华情结”在印尼仍有一定的市场,部分印尼居民本能的不认可中国以及与中国相关的事情,连带着不认可倡议在印尼的实施。第二,中印(尼)两国语言不通致使沟通不便,印尼国内有不少人不了解倡议的内涵和目的2。第三,个别中国游客在印尼不文明行为引起了印尼本地居民的反感。随着倡议在印尼的实施,大量中国游客赴印尼旅游。据报道,仅2016年11月中国赴印尼旅游的内地游客人数占印尼外国游客总数的13%,中国是赴印尼旅游的外国游客的主要来源地。3中国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基数大使得少数游客不文明行为在众多外国游客中表现得异常突出,影响了印尼民众对华的好感度。最后,印尼是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十大目的地之一,个别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经商时投机取巧、贿赂印尼官员等,引起印尼民众的反感与误解,降低了印尼民众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同度。
(三)印尼国内排华情绪的影响
    印尼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华侨华人数量约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1/4。华人问题在印尼仍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印尼曾发生过多起大规模的排斥、屠杀、迫害华侨华人的惨剧,仅1946年就发生了万隆惨案、文登惨案、山口洋惨案、巴眼亚底惨案,曾是世界上排华最严重的国家之一,4如今排华反华事件仍时有发生。2016年钟万学亵渎宗教事件以及同年7月在印尼苏门答腊省丹绒巴莱因华人妇女不满清真寺用扩音器召唤信徒祷告引发暴乱,导致了至少14座佛寺被暴徒烧毁,大量华人暂时外逃避难,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盾的惨剧。5印尼排华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层面看,殖民时期统治者通过分而治之的政策间接统治,将华侨华人与印尼原住民进行对立是印尼排华的根本原因;从国际形势层面看,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印(尼)关系不稳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机丑化中国,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加剧了印尼国内排华情绪;同时印尼原住民狭隘的民族主义,殖民时期政府实施的同化民族政策,印尼华侨华人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对等是印尼排华的现实原因。
    随着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进一步对接,印尼国内对中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看法呈现多元化:一是印尼政府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希望将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强国”构想能够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进行对接,通过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学习中国先进经验做法,利用中国资金技术,搭乘中国的快车,摆脱印尼经济增速放缓的困局;二是印尼政党对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持谨慎观望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支持政府加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中国会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进行殖民扩张,他们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印尼应充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三是印尼的部分学者、部分原住民对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持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借机对海外国家进行霸权扩张,是新殖民主义。印尼政府的决策会受到印尼民众舆论的影响,印尼政府积极与中国对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必然会受到国内排华反华情绪的影响。
三、充分发挥印尼华侨华人在倡议实施中的作用
(一)促进中印(尼)经贸合作,缓解中印(尼)贸易不平衡现状
    “数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拥有巨大的人才、资本优势及成熟的商业网络,熟悉住在国的历史、民俗、语言、文化、社会和法律,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1华侨华人将在倡议实施中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桥梁作用,有利于缓解中印(尼)贸易不平衡现状,促进中印(尼)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华侨华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资源等优势,积极向中国企业介绍在印尼投资的利好政策、发展前景、可合作空间,促进中国企业到印尼直接投资。印尼煤炭大亨、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纪辉琦就是积极促进中国企业到印尼直接投资的华侨华人代表之一,他认为印尼工商会馆的职责应该是帮助中国企业到印尼投资发展,协助中国企业在印尼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2印尼中华总商会主席陈大江也是如此,他在2004年就先后接待了72批前往印尼交流考察的中国代表团,相当于每周接待一个中国代表团。3华侨华人为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发展牵线搭桥,有利于加强中国对印尼的直接投资,缓解中印(尼)贸易不平衡现状。
    华侨华人在印尼长期居住经营,有着自己稳固的联系面和人脉资源,他们可以在生活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其中很多人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成功商人,可以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智力支持、资金支持和人脉支持,协助中国企业融入当地,为中国企业拜会华人商会、协会组织牵线搭桥,促进中印(尼)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华侨华人有着资金、语言、人脉等优势,熟悉企业在印尼的具体运营模式和方法,了解印尼市场的具体情况,部分人甚至有着投资管理跨国企业的经验,他们可以用自己的销售网络来辅助中国企业开发印尼的新市场,用自己经营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运营模式来降低中国企业投资运营风险,也可通过与中企合作来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助力中印(尼)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减少中印(尼)贸易不平衡。
(二)积极改善与原住民的关系,提升印尼民众对倡议的认同度
    印尼华侨华人在参与倡议实施时,作用的发挥会受制于中印(尼)双边关系、两国政策等因素制约,印尼华侨华人作为民间外交中特殊的群体,普遍认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内政外交、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中国发展模式等,他们在参与倡议实施中应妥善处理与居住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改善与原住民的关系,积极向印尼民众宣传“亲、诚、惠、容”的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理念,向世界诠释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向印尼社会传递“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秉承着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促进中印(尼)两国民心相通,为倡议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印尼民众对倡议的认同度。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人文基础,“应该从加强语言互通和推动国际汉语传播实现通话,增进相互了解和让世界正确认识‘一带一路’。”4中国政府在落实倡议的同时,也重视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人民之间的感情,加强两国的政治互信,加深两国人民的民心相通,将倡议提倡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落到实处,为倡议在印尼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增强印尼本地居民对中国和华族的信任与好感,为华侨华人在印尼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为改善印尼华侨华人与原住民关系带来机遇。
    印尼的华侨华人可借助倡议实施的东风,积极主动参加印尼主流的社会活动,身体力行地传达中国的文化艺术、价值理念、中国国情、发展模式等,促进印尼民众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中国,提升中国形象。印尼华商“和气生财”的经商理念、华侨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华侨华人对中国政策的解读,都向印尼展现了中国。1985年在惠州籍华人努力下成立的棉兰鹅城慈善基金会,经常组织华侨华人深入当地民族居住区进行义诊,受到了当地印尼人民的肯定,加深了华侨华人与本地居民的感情。印尼华侨华人应积极改善印尼华族与原住民的关系,破解外国媒体故意抹黑丑化倡议的意图是谋求海洋霸权的伪命题,将倡议的真实意图即整合沿线各国的优势、优化沿线各国的产业结构、降低沿线各国的流通成本、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告知印尼民众,以此来提升中国在印尼的认可度,推进中印(尼)两国人民的民心相通。
(三)增强自身实力,发挥中印(尼)友谊桥梁的作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在中国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目的是为了在各领域扩大中国同东盟等国家的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迎机遇与挑战、共享发展与繁荣。中国的倡议受到印尼政府的欢迎,为印尼民众参与倡议实施提供了诸多有利政策,印尼华侨华人应该努力抓住这次机遇,借力增强自身实力,为印尼繁荣发展做出贡献,让印尼民众共享中国繁荣发展的果实,减少印尼排华反华情绪。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作为东南亚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的印尼正处于由消费驱动向投资驱动转型,印尼华人经济大多是以家庭为经济体,以投资金额小、短频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三把刀”传统产业1,使得华商难以适应印尼的经济现代化发展,部分华人企业面临着以家族式管理为主逐步向专业化和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转型的问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印尼的实施,给印尼华侨华人经营的大型企业提供了转型发展机遇。据《联合早报》报道,印尼失业问题凸出,印尼青年的失业率是东南亚国家中最高的,2012年印尼劳动人口多达1.18亿,劳动参与率为67.88%,失业率为6.14%,印尼青年的失业率达到19.6%。2经营着大型企业的印尼华侨华人在借机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可通过自己经营的企业向印尼原住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以缓解印尼的高失业率,缓解印尼国内排华情绪,发挥中印(尼)友谊桥梁作用。
    首先,印尼华侨华人参与倡议的实施,可解决自身资金、设备等方面的问题。据印尼工业部在2006年对全国纺织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印尼约有1100家企业需要更换生产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却无力承担高达18%的贷款利率,资金缺口约3亿美元。3华侨华人作为印尼商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资金缺口、设备老化等转型升级的困难。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可以为印尼华侨华人企业的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其次,中印(尼)两国已经建立了诸多合作机制和对话平台,有政府层面的中印(尼)两国副总理级对话机制、中国—东盟“10+1”、亚洲合作对话(ACD)、亚太经合组织(APEC),也有非政府层面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与印尼产能合作机制等,华侨华人可以通过这些机制和平台,依托中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中国结构调整的“新常态”,通过中国企业在印尼的直接投资,获得中国企业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经验等的支持帮助,实现企业顺利转型,借机增强实力。最后,两国政府为了保证倡议在印尼的顺利实施,向企业提供了资金、政策等支持,印尼华侨华人可借力使自身的企业实现平稳转型。2015年印尼总统佐科访华使印尼获得了中国约684.4亿美元的合作项目,印尼政府也已公布了包含约3.6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新战略4,这无疑为印尼企业转型升级带去了资金、政策等支持,印尼华侨华人作为印尼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倡议实施中,借力转型升级,增强自身实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秉承着共商、共享、共建原则的。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称要深化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合作,让亚太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提出的,是为了同亚太国家优势互补、合作互惠、发展互鉴,实现协同联动发展,向命运共同体方向努力。5印尼华侨华人在互利共赢的倡议中,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来华投资创业。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2014年11月,由中国国侨办与相关地方政府联合打造的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在天津武清区挂牌成立。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为华侨华人直接参与到中印(尼)贸易合作中提供了发展平台和前所未有的机遇。90%的印尼华人企业是中小型企业,他们可以借助倡议在印尼实施时中国企业对印尼直接投资带来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来增强自身的实力,也可积极与中资企业合作,享受中印(尼)两国为倡议实施提供的优惠政策及发展平台,扩大企业经营,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实力。
    据《联合早报》报道,2015年印尼面临6年来最缓慢经济增长,近两成年轻人失业,每天新增求职者达6000人,但新增工作仅约2000份1,60%的印尼人在贫困线下生活2。经营着中小微企业的印尼华侨华人在印尼全国各地经营,他们与印尼民众直接接触频繁,是印尼普通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易于与印尼民众打成一片,并有着一定的经济实力。若他们积极帮助救济难民,经常做一些慈善工作,协助印尼政府降低贫困率,缓解印尼国内的社会矛盾,这对于缓解印尼国内排华反华情绪有一定的裨益。
    印尼国内面临着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挑战,据印尼《千岛日报》报道,佐科总统于2017年11月17日在雅加达国会大厦主持以“实现地方理事会的宪法义务”为主题的全国地方代表理事研讨会时声称印尼面对的严重挑战是失业3。印尼华侨华人也同样面临着就业难和失业的威胁,倡议在印尼的实施必然加大了对熟悉印尼国情和市场运动规则、了解印尼风俗习惯、可协助中国企业减少投资摩擦特殊人才的需求。华侨华人几代、甚至十几代以来在印尼长期生存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人脉,天然具备了这些能力,随着中印(尼)战略的深入对接,必然加剧了对特殊人才的需求,可以为华侨华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中国政府重视并鼓励华侨华人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多次在重大场合反复强调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中可以大有作为,认为华商的产业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各个节点上繁荣发展,在“一带一路”这个广阔平台上,各行各业的华侨华人都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大有作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印(尼)关系 华侨华人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8.06】负责任大国:世界的期.. 下一篇【2018.05】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