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018.06】负责任大国:世界的期待与中国认知
2019-03-24 09:55:37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6期 作者:程国花 【 】 浏览:4385次 评论:0
    2005年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发表的《中国何去何从:从成员国到责任国?》演讲中指出,美国过去30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成功地将中国融入了国际体系之中,中国成为了国际制度的参与者。然而,新的形势要求美国不能再停留在单纯的接触政策之上,而是要促使中国变成国际系统中一个负责任的规则制定者,让其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以加强让其得以发展的现代国际制度,甚至参与塑造未来的国际新体系,从而减少西方大国维护国际体系稳定的制度成本。1至此,“中国责任论”开始发轫并逐渐在全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国际社会对“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期待
    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自身对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主张和理解在出发点、内涵以及目的上均有所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期待是基于心理、情感和现实复杂性的三重目的,既想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激励中国接受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又想把自身承担的责任甚至与中国无关的责任推卸给中国,同时暗中预借“国际责任”的名义抑制中国经济的发展。2西方国家为了自身逃避承诺,把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迫使中国单方面接受国际责任以及遵循其制定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以免损害它们的既得利益和优势地位,同时帮助它们维护现行的国际秩序,体现出西方“中国责任论”具有非常强的自私性。1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期待源于国际问题的复杂性和自身发展的紧迫性。恐怖主义、单边主义、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朝核、伊核等问题不断滋生并呈蔓延趋势,世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国家等主要行为体自身问题不断突出,无暇顾及国际社会,美国更是抛出“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并采取破坏国际贸易体系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进入动荡和不安关键时期;亚非拉等地区摆脱殖民统治后,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对国际民主的渴望空前强烈,但他们仅仅依赖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社会的政治平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最重要的一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所诉诸和依赖的对象,广大发展中国家期望中国能够在国际社会代表和增进他们的利益,承担起自身发展中国家“老大哥”的责任。
    中国对自身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期待从本质上说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扩大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需要。2此前,中国奉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政策3,更多侧重国际安全环境下的自我建设与发展,即实现“有所作为”的内延,对在国际社会上“有所作为”的外延秉持谨慎态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内部发展开始对外界产生影响,其“有所作为”外延开始发挥作用,中国需要开始重新评估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果中国只注重承担“基础性责任”而放弃承担“领导责任”,则有可能继续并加速形成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配和优势地位,加剧西方国家“一言堂”的既成事实,对中国海外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以及民主化进程带来严重挑战。基于发达国家的责任推诿、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期待以及中国自身国际责任使然,中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但同时必须注意战略上的思考以及战术上的实施,切不可盲目追求大国责任和领导权。4
二、“负责任大国”的基本内涵
    “负责任大国”的定义主要包涵两个条件:既是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又能承担一定的国际责任。其需要承担的责任至少是维护世界体系和国际社会的制度,并且愿意为此承担义务,付出代价。5据此,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依据自身利益,积极参加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合作并认真履行与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提供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公共产品,维护并改进当前的国际体系。6不难看出,“负责任大国”的基本内涵是基于自身实力(国家属性)和国际发展(国际社会属性)“能力—责任”模式的合理匹配,其模式基本遵循金字塔结构,具有阶段性、变化性、上升性和非跨越性。即中国成长为“负责任大国”需要因时因地评估所需承担的责任,其关键在于解决“应然”和“实然”两个问题。
(一)中国应该承担一定的国际责任
    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各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责任,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都是利益攸关者。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是新中国外交的一贯选择。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决策者、掌舵者,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格外重视中国国际责任的履行。建国伊始,毛泽东就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7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有十亿人口的大国,应当对世界有较大的贡献,人们也理所当然地对我们抱有期望。但是我们已经做的比我们应当做的还差得很远。我们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加强自己的建设,以便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8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四大上指出,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1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更是开宗明义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3
    从大国的成长规律来看,大国承担国际责任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国际社会要求”和“大国自身需求”两方面互动的结果。随着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责任”逐渐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从国际来看,其主要表现为要求中国提供某些领域国际公共物品,如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保障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秩序,使得区内国家获得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维护通约性的国际准则;制止违反国际法和国际道德的行为等等。4从国内来看,人们对中国的国际责任的期待飞涨,也是中国从自身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国际合法性出发所做的必然的选择。事实上,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有助于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加速世界对中国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减少融入国际社会的成本,也有助于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世界命运共同体建设。如果中国对此置若罔闻,则有可能让众多发展中国家失望,也让西方大国更加怀疑中国和平发展和崛起的意愿,同时让国际反华势力抓到攻击中国的新把柄,这样可能会使中国在国际社会遭受孤立,外部环境恶化,最终和平发展受阻,崛起受挫。5
(二)中国能够承担一定的国际责任
    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中国在诸多国际问题上有正确的主张和清晰的政策,不断提供并且实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主张和方案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赞同。
    在经济领域,面对来势汹汹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始终坚守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同时,向遭受金融危机严重打击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财政援助。中国为稳定亚洲以及国际金融形势,避免金融危机衍生灾害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中国负责任的态度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正如法国总理若斯潘所说,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令人瞩目的表现足以表明国际金融界今后应倾听中国的声音。6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稳定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国,与美国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2004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亚洲和世界经济避免了一场震荡。2008年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恐慌,经济出现下滑,欧债危机接踵而至,世界经济阴影浓重,中国再次成为保持世界经济稳步发展的最重要助推力。2018年,特朗普政府基于“美国优先”政策全球范围内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国家征收严苛关税,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为世界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而中国政府领导人却庄严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7随后,中国积极同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行为体和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协商确立合作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给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同时,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投行、建立丝路基金等措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经验支持,以便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形成了“以经促政”、“政经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
    在政治领域,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倡者,同时也是坚定的执行者、守护者和捍卫者。对
于借“人权”和“民主”名堂颠覆他国政府,更迭政权的霸权行为,中国也会发声制止。在缅甸若开邦罗兴亚人问题上,中国强烈反对干涉缅甸内部事务并在安理会草拟决议中投下反对票,鼓励有关各方积极对话,政治解决,为和平解决罗兴亚难民问题提供了可能性,避免武力冲突下矛盾极端化。在叙利亚事务上,中国多次投票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其内政的干涉并对其难民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同时,中国主动与南非、日本、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多国加强党际交流,促进理念沟通和理解认同,从价值理念、发展方向等深层次凝聚共识,为国际社会生成更强劲的政治动力。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1200多万人次,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人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还承诺,未来5年,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20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1在2017年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签署2017-2021年国别战略计划,旨在实现“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标志着中国成为执行国别战略计划的先行者。2
    在安全领域,中国始终坚决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认真履行国际义务,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事务并参与地区维和行动。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已派出3万多人次参与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2018年2月28日,中国共有2518名官兵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任务。3同时,中国积极承担起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费用。参加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分摊捐款比例不断上升并在2016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缴费国,在2017年更是达到总平摊捐款比例的10.25%。4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联合国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在多边机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表示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5与中国大幅提高维和费用和参与人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积极进行军控,大量裁军,表明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和毅力。6中国在注重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多边体制的同时,加强双边或多边当事国调解机制。面对朝核问题步入难以解开的“死结”,半岛陷入紧张局势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中方积极促成“六方会谈”并创造性提出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双轨并进”和“双暂停”主张。在中国的坚持努力下,朝鲜半岛核问题正在向着有效解决的方向前进。随着中朝双方国家领导人实现会晤,半岛问题对话迈出实质性第一步。同时,中国对亚洲地区可能发生的对抗和冲突进行预防、调解、磋商,为和平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各种可能性。在南海,中国致力于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再次创新性提出南海“双轨思路”,成功管控分歧、增强政治互信。
    在文化领域,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中方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构建弘扬多元文明的伙伴关系,坚持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创文化繁荣。7一方面,中国
积极友好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通过建立孔子学院、互派留学、举办中国年等多重合作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传播中国和平声音。另一方面,中国积极促进外国先进或有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如引进西方先进的电影资源和技术,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同时,中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强化了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合法权益的保障,为宗教融合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还与韩国就日本慰安妇历史问题联合申遗,承担起历史责任,维护世界和平正义。
    在科技领域,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巨大创新能力践行着推动世界前进与发展的责任。造纸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依然在造福世界,如今“新四大发明”再次迎来中国贡献世界的新篇章。中国高铁出口欧盟、东南亚多个国家,重新刷新世界速度;支付宝进入110多个国家,无现金社会开始普及;共享单车斩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绿色行动获得肯定;网购遍及平民百姓、足不出户享受科技便利。科技便民的背后是中国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创新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中国在研发领域投资已经从相当于美国的5.7%上升至8.1%。2015年中国用于研发的支出为3770亿美元,美国则为4630亿美元,如果两国研发支出保持2010至2015年之间的增长率,那么中国将在2019年或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研发支出领先世界的国家。1另据2018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以52.54的高分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22位,相比2014年大幅上升7位。2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全面向“中国智造”转型,这些进步无疑会让世界从中获益,同时也是对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国际专利垄断,将技术普及世界,更是对指责其中国窃取知识产权、不负责任的最好回击。
三、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一)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基本原则
    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基本原则实际包含责任重心、责任范围(对象)、责任能力以及责任宗旨等内容,正确认识并把握其基本原则是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
1. 中国承担国际责任首先要对中国人民负责
    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中国自然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和平与发展事业。但我们需要铭记:对中国人民负责才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出发点和落脚点。西方大国在谈论“中国责任”时,往往只注重强调狭义上的国际责任,即维护现存国际体系稳定的国际社会责任,而忽略广义上包括国家自身内部责任在内的国际责任。实际上,国际责任必须满足内部责任与外部责任双向互动,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履行或少履行内部责任而只履行或多履行外部国际责任,就会舍本逐末而丧失国际行为体内部组成的民众基础,国际责任就可能演化为国内危机的根源;反之,如果单纯以自身利益衡量或判断国际责任的履行程度,或者逃避自己应尽的义务,则会严重制约国内责任借助国际责任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随着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发展受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联动效应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因此,构建“负责任大国”必须坚持国内责任与国际责任的统一和结合。尽管目前中国发展迅速,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了发达国家的某些特征,但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远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很多内部问题需要解决。而且就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好本国的经济,处理好国家内部事务,尽好本国的国内责任本身就是国际责任的一部分,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3所以,此阶段最关键的是以承担好国内责任为主要推手,解决好13亿多中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问题。同时,积极承担自身实力之内的国际责任,以国际责任的履行促进国内利益的有效实现。
2. 中国承担国际责任不是对特定国家负责
    中国要做“负责任大国”,指的是做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人类共同繁荣与进步的“负责任大国”,而非对某个大国、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的“负责任大国”。一方面,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秩序,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秩序的重要受益者,中国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现存国际秩序不可避免存在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公正、不公平的缺陷,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同样有责任、有义务改革现有国际秩序,推动其向更加合理、公正、公平方向前进。中国不会以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为由颠覆现行国际体系,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也不会因避免西方国家矛盾冲突而坐视不管、置之不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中国会始终站在国际利益和社会角度,与世界各国协调,实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互利、互补、共赢。中国应当在世界事务中承担更多责任,但这并非为了取悦某些国家,中国没有利用承担国际责任的机会为某些国家的利益服务。2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道义原则判断责任是非曲直和利害关系,从而做出客观决策。
3. 中国承担国际责任须量力而行
    量力而行原则是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最重要原则,这就需要中国对自身实力和目标有着清晰的国际定位并以此作为承担国际责任的衡量标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代表、维护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实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应该注重团结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防止西方国家时刻进行的和平演变;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大国,中国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制止战争、杜绝霸权威胁,致力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责任的期待包罗万象,从世界安全到经济援助到环境保护再到各种社会责任以及人权与民主、反对霸权等一应俱全。3显然,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与国际社会国家所要求的“中国责任”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中国事无巨细般承担国际责任,很有可能造成超负荷运转,甚至会招致政治讹诈,最终导致中国战略透支。4任何国家都是根据自身的实力来定位自己的国际地位与国际责任的。因此中国需要量力而行,在自身实力与国际责任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点。
4. 中国承担国际责任不是干涉别国内政
    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既不能无视起码的国际责任要求,自外于国际主流社会,同时也不能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借承担国际责任之名大行干涉内政。西方为中心特征的国际机制存在的缺陷,即对西方国家自我约束能力和扩张主义出现的强弱关系颠倒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往往造就国际社会动荡或战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所谓道德正义对国际事务裁定而非客观标准判决,以“有罪推定”和“人权高于主权”进行政权更迭和国家颠覆。作为战争受害国,中国深刻感知西方国家现实主义主导下的实力原则和霸权主义,同时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完全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尴尬处境。无论是基于过去感同身受的殖民奴役、战争威胁的历史,还是基于现在的国际期许和实力赋予,中国都会始终坚持“五项基本原则”,按照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公约行事,在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国际多边秩序和国际关系公认的基本准则和精神下,通过联合国的授权,以联合国或国际多边组织的名义,合法地承担责任,尊重当地政府的主权与人民的意志。随着中国加入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行列,中国在自身坚决遵守并执行联合国宪章和宗旨的同时,也会通过国际社会所赋予的权力对违反联合国或国际社会准则,利用自身实力或武力资源谋求不正当政治利益和诉求的行为进行坚决制止。
(二)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路径选择
    中国在构建“负责任大国”过程中必定涉及责任主体和责任客体两个方面,因此本文分别从责任主体(国家和国际社会)和责任客体(责任属性)两个层面对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1. 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路径
    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并作出相应的世界贡献是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应有之义和责任所在。中国在实力与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有责任向国际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为此,中国必须解决好国内经济、政治、安全等各领域的问题,这也是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首要途径。在经济领域,虽然中国经济在经历改革开放40年来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人均GDP偏低1、贫困人口众多2以及经济粗放衍生环境污染3、资源浪费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摆在我们面对最大的国际责任就是发展好自己,维护好自己。这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坚持并深化改革,引领经济由高速低质量发展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转变,继续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维护好群众的发展利益和享受利益。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开发、推广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在政治领域,腐败积重难返,“老虎”、“苍蝇”深入潜藏,需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反腐进程不断加深并进入深水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难度系数呈指数上升,需要党和国家清醒把握,不断根除社会毒瘤。同时,官商关系不清,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加之党政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管理,迫切需要深化体制改革,从制度根源杜绝腐败和懒政。在安全领域,周边形势向好,但不确定因素犹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中印领土纷争成为掣肘双边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同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不断给新疆等地区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加之英国、美国等西方不断染指台湾、香港等内政事务,使得中国国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加强对“敌对”分化势力的打击以增强战略定力,积极与周边国家就周边外交安全局势进行友好磋商,尽早建立政治互信。
2. 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社会路径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得益于国际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反之亦然。作为世界命运共同体成员,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这就需要国际行为体之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全球责任,这也是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基本途径。在经济领域,始终坚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大国际组织构成的世界经济体系,坚持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坚决反对以所谓贸易逆差炮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坚决反对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实行科技垄断等霸权行径,坚决反对以经济体量作为要挟他国,附加政治条件的做法,坚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政治领域,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4在安全领域,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走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结伴代替结盟的国家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文化领域,要坚持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要坚持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文明在价值上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坚持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有足够空间包容世界多元的文化。5
3. 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路径
    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下,国家的国际责任狭义上讲就是某一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担负的对外义务。这种义务可分为三个层次:遵从国际规范的义务、维护国际规范的义务和革新国际规范的义务,分别称为“基础责任”、“有限责任”和“领袖责任”1。区分三者的范围、职责和规范是构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途径。遵从国际规范,是每个国家作为国际体系成员的最基本责任。在遵从国际规范方面,中国始终强调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2从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宗旨,从殖民受害国到和平崛起文明国,中国在遵从国际规范方面无可指摘。在维护国际规范方面,中国政府一贯强调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3亚丁湾护航打击海盗保护商船、南苏丹维和保护当地民众安全、叙利亚问题极力斡旋防止战争根源,中国在有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事业上坚决投下赞成票,在试图制造混乱与破坏世界稳定的个别国家阴谋上越来越注重使用否决权。4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增强,中国将会更加竭尽全力维护国际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国际准则和规范,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民主的多极化方向发展。在革新国际规范方面,现存的国际体系基本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中国作为现有国际体系和机制的适应者而非创造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做出重大变革,但中国一直都在以自身实力践行自己的国际责任。面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金融或贸易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和缺陷,中国一方面不断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对其进行体制和机制革新,另一方面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通过建立亚投行等措施弥补上述国际组织资源调配不均和投票比例失衡等缺陷,使各国资源优势互换,合理分配。中国正在以自身担当推动国际体系正常化发展。
负责任大国 全球治理 国际社会 利益攸关方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8.06】“确定性—自由”规约.. 下一篇【2018.05】“2 1世纪海上丝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