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 由《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和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内涵及其特征
与会学者认为,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 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 集中体现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思想道德和人格风范等一系列优良传统、作风。
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内涵丰富。在96年的奋斗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锻造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无产阶级政党属性、宗旨, 反映历史和人民要求的精神、思想和道德风范。包括爱国救国的情怀和担当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精神追求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信念的执着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等, 是中共早期人物精神风范的主要方面。
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特征鲜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具有层次性、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学者依据理想信念、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价值观, 把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分为了三个层次:先进型, 即信念坚定、奋发有为、大公无私, 这是我们党所提倡的主旋律;中庸型, 即信念模糊、履行职守、公私兼顾, 这种类型的党员在党内居多, 属于次旋律;落后型, 即信念动摇、无所作为、损公肥私, 这是反旋律, 需要加以遏制和减少。有学者指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党和人民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 一方面是因为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当反映在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和风范上时则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从中汲取了丰沛的能量和养分, 彰显出了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民族性。此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 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也往往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体现了共产党人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优秀品质。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源流
与会学者们认为中共早期人物的理想信念与精神风范的形成条件, 主要包括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第一,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是基础。有学者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范, 从根本上来说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产生、发展的。还有学者强调,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革命精神、思想、风范对于革命实践有反作用, 因此, 无论在任何时候党都要高度重视对这些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继承与弘扬,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人心, 凝聚力量。第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质与核心。有学者认为, 没有革命的理论, 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支撑中国革命胜利的动力之源。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 在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 还是在筚路蓝缕的建设阶段以及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思想和风范中始终贯彻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历史底蕴。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和鲜明的民族精神, 而这些都是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历史底蕴。有学者指出, 共产党人廉洁奉公、舍生取义、仁爱诚信、以民为本等思想风范, 都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历史渊源。学者们认为, 在各种历史环境当中,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始终激励人民群众集中智慧与力量反抗剥削与压迫,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格、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
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思想和风范既体现在群体层面, 也体现在个体层面。有学者认为共产党人的群体精神内涵极为丰富, 八一精神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蕴含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的政治定力, 折射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彰显人民军队的革命风骨, 更是对人民价值追求的最好诠释。还有学者认为, 艰苦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一贯的优秀传统和作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党的纯洁性、巩固新生政权, 中国共产党在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中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还有学者分别总结和概括了李大钊的探索精神、周恩来的公仆精神、胡耀邦的革命精神、董必武的党建思想等革命先辈的精神实质、思想来源、风范表现和时代价值。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内在渊源
有学者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不仅是党的精神财富, 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神之源。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是习近平文化自信和家风建设思想的丰厚养分。有学者以文化自信作为研究视角, 从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重要价值和实践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可靠历史资源。有学者以家风作为研究视角, 从重视家风建设的必要性、源流、内容及其路径四个方面对习近平的家风思想进行探析。还有学者基于“红色齐家实践”的角度, 全景式再现了红色家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是习近平德治思想的动力源泉。有学者认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中蕴含着习近平“以德治国”思想基因。并且明确了德治思想中所体现的政治价值理念的价值属性、价值认同和价值目标, 政府和组织是德性建设的主体, 家庭家教家风、执政党和网络是三大核心实践场域。指出要从文化涵养、宣传鼓舞和法制法规等方面共同发力, 为德治提供多方保障。
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体现了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继承与创新。还有学者指出, 毛泽东的党建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其理由在于, 习近平和毛泽东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都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都致力于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无产阶级政党。
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当代价值
学者们认为, 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的发掘和研究, 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物, 而他们的精神风范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是红色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有学者认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的发掘和研究, 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回顾共产党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坚持, 可以辨清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脉络,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并非是口号化和泛化的, 而是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指引, 进行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因而具有深刻的感召性和现实性。还有学者指出, 必须着力解决当前党员干部中出现的理想信念模糊, 党性淡化,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脱离群众等问题, 否则党就会失去执政合法性和最大优势;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还有学者认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的发掘和研究,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所蕴含的精神因子, 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引领作用。而且, 这些精神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推动作用、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
五、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弘扬路径
与会学者们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和风范。
(一) 加强党性修养。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 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坚持党性和党性修养。与会学者从家风的角度探析了在当代弘扬共产党人精神风范的具体途径。学者认为, 家风建设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事, 还是党员作风修养的重要一环。因此, 要在继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基础上, 树立典型, 使家风建设制度化。此外, 还有学者强调, 可以从三个维度把握红色家风的传承问题, 即强化传承意识、不断增强传承动力和抓牢“关键少数”。
(二)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精神支柱, 对于塑造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 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会学者认为, 要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通过加强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来传承和践行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从思想层面看, 既要采取多样化的思想教育方式, 又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时代化。从实践层面看, 将建立红色精神基地和重温革命征途相结合, 使其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三) 重视文化建设。
民族的维系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政党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浸润。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独有的一份文化资源, 具体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有学者指出, 红色文化资源是政党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 政党文化的建设同时也推动红色文化不断发展。武汉大学罗永宽教授认为, 要通过建设先进文化来加强弘扬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还有学者基于习近平的廉政文化观, 阐述怎样利用廉政思想来增强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另外, 还有学者就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指出, 弘扬红色文化的基本路径如下:保证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正确导向, 坚持文化建设的改革动力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 运用新媒体加强传播。
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既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带来了新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这些积极的、消极的因素, 时刻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传承与发展。有学者以新媒体作为研究视角, 从宣传角度出发, 阐明了新媒体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影响。有学者指出, 新媒体正在逐渐超越传统媒体而成为弘扬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弘扬共产党人精神风范中的作用, 利用新媒体掌握舆论主动权。此外, 还可以通过创作新媒体产品、拓宽新媒体载体、丰富新媒体方式、打造专业队伍等方式来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范的宣传与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