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5期】高放 向文华:新科技革命对两种社会制度的影响与挑战
向:高教授,您在8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新科技革命及其对两种社会制度的影响与挑战。请您谈谈新科技革命对我们观察当代社会在方法论上的意义.
高:观察当代世界问题,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什么?现在很多人没有准确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传统的观点一开口就是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观点.这固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如果进一步问:有没有比阶级观点更带根本性的观点?我认为有,这就是唯物史观所阐明的科技和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比阶级观点更带根本性。阶级由什么决定?阶级是由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阶级随着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变动.历史上为什么有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农民和地主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历史上的阶级变动就是由于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不同、生产关系不同、对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同而产生的。
我觉得观察当代世界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仅用传统的阶级观点不够,因为这场新科技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无产阶级是血统工人,蓝领工人,这场新科技革命后,无产阶级变了,无产阶级主体已经由蓝领工人变为白领工人,无产阶级由体力劳动者变为脑力劳动者。马克思时代,把白领工人看成是“工人贵族”,是无产阶级的对立面,实际上是革命对象,不是革命动力。现在西方工人中,以白领工人为主体。如果还把白领工人作为“工人贵族”,那么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依靠谁?靠工人贵族进行革命,那是笑话!
科技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这一观点是根本性的观点。很多人还是固守传统观点,缺少新眼光。马克思在1852年3月5日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讲了他自己的三点新贡献:第一点就强调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就是最基本的观点。我们以前把这个最基本的观点忽略了,只讲马克思贡献的第二、第三点: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其实第二、第三点以第一点为前提。前提忽略了是不行的。结果就在生产没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有阶级专政变成对无产阶级的专政。怎么够用行政办法消灭阶级?用群众运动的办法开展阶级斗争消灭阶级?马克思基本上是用发展生产的办法.水涨船高,生产高度发展了,阶级就成为多余了。一用运动、整人的办法,是消灭不了阶级的。
向:据您的观察,新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有哪些影响?
高:从近代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新科技革命。18世纪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摆脱封建主义枷锁,最终在世界上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电气化为标志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二战后50年5代开始出现的以电子化为先导的第三次新科技革命更是史无前例的。这次新科技革命是全方位的,自然科学的六大门类即数、理、化、天、地、生互相交融发展.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加速度发展的新科技革命使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列宁在20世纪初讲垄断资本主义,以垄断为主,竞争为辅.当代新科技革命增强了竞争,当然竞争并没有取消垄断。列宁讲垄断资本是工业资本同金融资本结合,今天恰好是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脱钩。另外,列宁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相交织。但进入80年代后,国家垄断资本企业大量民营化,私人垄断和非垄断企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如英国的撒切尔主义,法国的民营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不仅调节垄断资本,也调节非垄断资本。国家调节经济,最初通过行政手段.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除了运用行政手段外,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职能大大增强。国家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阶级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1988年,我提出现代资本主义已开始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阶段。”当时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新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以及生活、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二是资本主义社会内“社会主义因素”有所增加。今天来看,还要加上一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职能增强。当然,象美国,它还要称霸、主宰世界,对外扩张,国家的军事职能还很强。但它不能不注意科技经济的发展。我觉得应该看到这种新事物。当然,把这种事物估计过高,说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是“半社会主义社会”,我认为是不对的。但无视它的变化,把这些变化都说成仅仅是某些现象上的变化,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向:目前理论界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是否存在“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您认为应该怎样界定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呢?
高:过去一种看法主要拿社会主义与私有制对立,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产生,只能在资本主义废墟的基础上建立,应该首先摧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摧毁私有制,剥夺剥夺者,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们通常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因素”。现在新科技革命带来新的问题。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有很大发展,社会化程度更高。社会化程度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领域,扩展到人际关系,国际关系,出现国际上的大协作。这样,实际上生产力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充分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过去设想三大差别的消灭应该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现在在新科技革命的前提下,三大差别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便可以做到。在这场新科技革命中,生产力本身就为社会主义因素作了准备。生产力本身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了,社会化就意味公有化、公共化;公共化意味着协作化、组织化;生产力的公共化、协作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因素的出现。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生产关系也发生变化。这表现为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更多的劳动者入股。50年代,工人占有的股票数量少。资产阶级学者称之为“人民资本主义”,这不可能。资本主义不可能具有“人民性”。70年代后情况开始有所变化。美国国会1974年通过《雇员投资法》以后,雇员入股增加。今天,美国工人持有股票不是百分之几,而是20%、30%。相当数量的工人不同程度地拥有股票。按传统的观念来看,今天的无产者不再是无产者,而是“有产者”。当然,有产并不多,他并不是资本家,仍然是工人,但是他持有股票。持股,你不能说他“无产”吧?传统的工人发生了变化。脑力劳动的无产者已经超过工人中的50%。工人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地位都发生了变化.
总之,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当代资本主义已发展到什么新阶段问题上,如果只能同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说法,独此一家,凡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都认为是非马克思主义,这样并不符合“双百”方针。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因素,我们搞的是纯粹的社会主义,西方搞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这是脱离实际的“左”的观点。今天,我们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我们承认我们不能搞纯粹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反过来,我们也不应该认为西方是纯粹资本主义。现在的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会主义社会中当然有一个主体,主体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主体,主体是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既有协作、竞争,又有摩擦、斗争.我们应该坚持社会主义为主体,同时也要科学地认识新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运行的影响,会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
向:在《新世纪》(海南)1992年第12期上您发表了《苏联东欧局势剧变之我见》一文,指出;苏东剧变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新科技革命竞争中落后了。现在,苏联、东欧都已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新科技革命对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有什么影响与挑战呢?
高:去年,我又写了一篇《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变化原因探究》,更进一步讲苏东剧变的深层次原因是在新科技革命方面打了败仗。该文是为《当代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一书所写的序言。苏东剧变后,理论界流行一种看法,认为苏东剧变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这话也没有错,但这是浅层次的解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50年代杜勒斯就提出来了.为什么这一战略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取得成功呢?和平演变战略靠什么?和平演变战略主要不是靠“美国之音”的广播来蛊惑人心。我认为和平演变战略的后盾是新科技革命的成果.西方用新科技革命成果向社会主义国家显示其优越性:比你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得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变得快。社会主义国家讲优越性,可是科技发展并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快。我们有一些社会主义学者,讲社会主义国家的起点比资本主义国家低,所以科技虽然也发展很快,但是还追不上,超不过资本主义。我觉得邓小平同志不是这样总结的。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按理论,生产力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快。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限制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公有制给社会化大生产释放出极大能量,生产发展得更快。要深刻理解这一问题,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一目了然.
1920年,列宁就提出: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列宁很赞赏别人提出的“蒸汽时代是资产阶级时代,电气时代是社会主义时代”的说法。列宁当时就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科技能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当时,世界刚开始电气化,列宁预计帝国主义垂死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可能先实现电气化。社会主义会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实现电气化。电气时代是社会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只能搞蒸汽化。列宁去世时,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确实实现了电气化的目标。相反,西方爆发了1929年-1933年、1937年-1939年的深重经济危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兴的苏联站住了阵脚.
战后苏联在发展科技方面奋起直追。虽然第一颗原子弹是美国于1945年先爆发,但是苏联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领先.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于1954年在苏联建成。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先上天。苏联航天工业比较先进。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时指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和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的会议、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团结这两件大事标志着“东风压倒西风。”这时,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是领先的.中国1955年开始搞电子工业。但是遗憾的是,57年以后,我们“左”的指导思想占上风,以阶级斗争为纲,科技就落后了。当然落后有许多原因,如我们当时的领导人对西方新科技革命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体制的僵化、过分集中等。现在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这场新科技革命,只适应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是电气化靠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星罗棋布的发电站就能实现。这场新科技革命是全方位的发展,以电子技术为先导,需要很多中小企业,靠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只有国家的积极性,科技发展慢.西方把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计划调节方法拿过去了,同时保留了市场的积极性,用国家调节和市场经济两手来发展科技。我们排斥市场,只靠国家一手来发展。我们认为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其实,我们自己过去搞的社会主义倒的确是国家垄断社会主义。我们的国家垄断比西方的垄断程度更高得多,更强得多。大型企业是国家所有,中小企业是地方国营,农村人民公社也由国家调配,连农民的播种计划都由国家规定,以至户口、粮油肉定量供应等等,都由国家统一规定.我们过去搞的社会主义是地地道道的国家垄断社会主义。
向:从管理方式和实施结果来看,国家垄断社会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类似,只是概念不同。
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垄断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更厉害。尽管社会主义也有改革,如苏联50-60年代的改革.但只是改变考核企业的标准,在奖金方面做文章等。这样,苏联改了三、四十年,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没有变动,市场经济基本上被排斥。东欧国家即便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市场经济,但也不承认资金市场与劳动力市场。这样,生产要素不全,劳动力要素不行,资金要素不行,只是原材料可以在市场流通。所有项目都是国家投资,劳动力不能流动。社会主义改了三、四十年,没有大改变,科技落后了。如果一个新社会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如四、五十年、六、七十年,还不能创造更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科技水平,而且差距越来越大,这样怎么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现在通常讲苏东曲折时,说: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一种新制度代替旧制度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不断曲折。例如欧洲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时,封建主义有多次复辟等。但是,人们没有更深层考虑,欧洲的封建主义在什么情况下能复辟,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复辟。欧洲封建主义能复辟,是在工业革命之前,资本主义还不能在科技上显示出充分优越于封建主义之时.如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法国波旁王朝复辟,都在17、18世纪或19世纪初。19世纪下半叶以后,欧洲封建王朝再也不能复辟了。
向: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最终是通过它创造的新生产力来战胜的。工业革命的掀起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高: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封建势力不但不可能复辟,而且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自我改革、自上而下改革,来发展资本主义。当然,那种资本主义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是畸形的资本主义。如法国拿破仑三世成为1848年革命的遗嘱执行人。德皇威廉、铁血宰俾斯麦力求维护皇权利益、容克贵族利益,但是顺应了资本主义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使容克贵族逐步资产阶级化。
今后如果我们在科技方面不能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不能逐步追赶上,我认为资本主义复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铁的规律,新的制度长期不能显示科技与生产力的优越性,怎么能站得住?苏联东欧剧变给我们敲了这个警钟。我觉得小平同志有世界眼光,揭示了苏东剧变深层次的原因。虽然,他没有直接讲出来,我们应深刻领会到这一点.要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科技的发展。如果科技和生产力发展不足,我们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向:从21世纪或更长远的时期,能否谈谈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您对两种社会制度的展望?
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我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乐观的。1982年我在《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中,曾提出一个观点:如果说19世纪是资本主义世纪,20世纪是帝国主义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世纪。1989年苏东剧变后,有人向我提出:你恐怕得修改这一观点.你原来说20世纪是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现在你看,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都演变了,21世纪还能是社会主义世纪吗?
1989年-1991年苏东发生连锁式剧变的时候,世界社会主义好象将要全面崩溃的样子。但是1991年以后这3年来“苏东波”的强大冲击波没有对中国有多大影响.为什么“苏东波”不能冲进我们的万里长城?很明显,这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吸取了苏东科技长期上不去的教训,也吸取了我们长期“左”的路线的教训,拨乱反正。如果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拨乱反正,仍把以前“文化大革命”“左”的那一套延续下去,我看90年代,中国就很难避免“苏东波”的冲击.现在不仅我们改革开放,越南、古巴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苏东剧变后,还有中国、越南、古巴等国坚持社会主义.这是21世纪社会主义的基础.从资本主义世界看,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苏东一垮,资本主义世界就是太平盛世.美国有一个学者叫弗朗西斯·福山89年写了一篇很有影响的文章,叫《历史的终结》。他认为苏东剧变是共产主义历史的终结,西方那一套名由民主制度在全世界将万古永存。91年他又写了一本书,进一步发挥他的观点,叫《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他想作共产主义“终结”的最后历史见证人。实际上,苏东解体、苏共解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并不太平.区域冲突、宗教纠纷、民族战争、战祸战乱一直不断。美国、日本、西欧彼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经济也遇到困难,失业率在增加。前不久,即1993年10月底,在莫斯科召开国际民主和社会主义学者会议,西方一些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参加了。他们都提出这样一个主题:21世纪是社会主义的复兴。但我认为,社会主义现在就已经开始复兴了。比如苏东又成立了一批共产党。当然,有一些观点比较“左”,想恢复过去那种社会主义,象全苏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但是,很多共产党象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俄罗斯劳动人民党等,都在进行新的探索,探索与过去不同的社会主义。苏东过去由一党垄断对社会主义的解释,不同意的观点,一概都视为反党、反社会主义,这是不正常的。我觉得,现在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出现比较正常的局面.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靠实践来检验。不能由一党一家垄断社会主义。这比苏东历史上的一党垄断是一个前进,不是后退。苏东剧变后,苏东一些国家领导人如叶利钦等想取缔共产党,但根本取缔不了。这说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仍是广大人民所追求的目标。西方国家也是这样.苏东剧变后,西方共产党是垮了一批,但又成立了一批新的共产党。如英国出现新共产党。意大利也有.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在探索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新科技革命更加检验、充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特别是这场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科技革命,一定使社会更接近社会主义,而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